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擒屈突通,迫使其投降。
同样做为李渊太原起兵的首要谋臣,在李渊登基后,刘文静所受的待遇和裴寂是不一样的,在裴寂之下,和其他的刘弘基,殷开山等人排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刘文静的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裴寂什么都没有做,就会拍马屁,竟然排在我的前面,越想越来气,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刘文静很不低调,也不会隐藏,于是在朝堂上常常发生这样的一幕。
李渊命令大臣们讨论一件事,刘文静首先提意见,先是一阵滔滔不绝,然后说正题,所提的意见很中肯,但不讲究说话的方法,常常有一句话说的很不中听,无意间就惹怒了李渊,但是刘文静并没有感觉到,提完意见,洋洋得意间很鄙视的瞧了裴寂一眼,像是在说,小样你行吗?
虽然在无声中进行着语言的交流,气氛还算是和谐。要是裴寂首先提意见,气氛就不会这么和谐了,常常是裴寂说完东,刘文静接着说西,裴寂说完北,刘文静接着说南,总之就是一句话,我刘文静对人不对事,就是奔着你裴寂来的,懂了吗?没懂,你继续说,看我顶不死你。
看着两位首席大臣争来争去,就像针尖对麦芒,李渊很闹听,刘武周已经够我心烦的了,你们还这样,索性一甩袖子,直接走出了大殿。这回满朝的大臣都傻眼了,皇帝走了,裴寂赶紧跟着李渊出去,刘文静还在那嚷嚷着,陛下,事还没商量完呢?
经过这么一闹腾,刘文静还是不解气,心中打定了主意,要是不把比裴寂挤出朝廷誓不罢休。在家中刘文静和兄弟刘文起喝着小酒,赏着月亮,哥俩一边喝酒,一边聊着,突然间刘文起提到了裴寂,刘文静这个时候也喝多了,很愤怒的站起身,拔出佩刀,猛砍柱子,并且发誓说:“我一定要杀了裴寂。”
刘文起家里不断地闹鬼,常常发生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于是找来巫师做法。镇邪除妖。刘文静总不去小老婆那里睡觉,小老婆很失望,很生气。后果比刘文静预想的要严重的多,于是小老婆让他的哥哥。向李渊检举了刘文起家中请巫师和刘文静口出狂言的事。
紧接着刘文静被逮捕,李渊命令裴寂、萧瑀审讯刘文静,调查案情,这个时候刘文静清醒了许多,很坦白的说:“以前,我当司马,裴寂当长史,地位是一样的。现在皇上宠信裴寂,而疏远我,裴寂在功臣中居第一等,我则和其他的人没有区别,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出外打仗,老母连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我心中很失望,当时酒喝多了,说出怨言。”
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都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但是裴寂向来和刘文静不和,想乘此机会将刘文静处理掉,于是向李渊进言:“刘文静诡计多端。超过常人,性格狡猾诡诈,现在天下没有安定,留下来一定是个祸患。”
意思就是说,刘文静即使现在没有反,将来也会反,总之这个人留着不安全,我建议你还是早点把他解决掉吧。武德二年九月,李渊斩刘文静、刘文起。家产没收(估计也没啥东西,要是抄裴寂的家一定收获颇丰)。
在刑场上。刘文静叹息道:“‘高鸟尽,良弓藏’。这就话是对的。”一代聪明人,建功立业,功臣名就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历史又一次证明范蠡和张良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件事,你会发现这件事极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首先,用什么来说明刘文静谋反,巫师做法,还是刘文静的口出狂言,这些都证明不了刘文静谋反。实际上也无需证明,因为裴寂心里很清楚,刘文静没有谋反。
刘文静之所以会死,是因为有人想杀他,这个人是裴寂吗?这件事看似是刘文静与裴寂的权力之争,想杀死刘文静的也是裴寂,审案子的是裴寂,向李渊提意见的还是裴寂。
但是要清醒的意识到生死大权掌握在李渊的手中,李渊还没有糊涂到任裴寂摆布的地步,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统筹谋划统一全国。
杀刘文静是得到李渊允许的,所以真正想杀刘文静的不是裴寂,而是李渊,裴寂也只不过是李渊的一个棋子而已,顶多算是一个跑龙套的,是在李渊授意下这么做的,还是李渊顺水推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猜测多半是李渊和裴寂一起演的一出戏。下面又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李渊一定要杀死刘文静?
对于刘文静这样一位大功臣,李渊可以疏远,可以不用,可以免官,也可以等到平定天下后在杀掉,方法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刘文静活着比死了有用,总之没必要一定要杀死刘文静。
然而刘文静还是死了,原因是他不得不死。史书上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其中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推出一二,现在声名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在唐代武德(李渊统治时期)年间,一提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就会想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之争,因为其影响足够深远,其事件极其扑朔迷离,足够匪夷所思。
(这要归功于李世民本人,因为他不愿意后人看到历史的真相)那么刘文静、裴寂之间的权力之争是否和李建成、李世民的之间的皇位之争有关联呢?这就要从刘文静、裴寂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关系谈起。
李世民登基后,当时刘文静已经死了,重新分封功臣,裴寂依旧排在第一等,在长孙无忌等人之上,如果裴寂是李建成一党,李世民不会对他这么客气,同时裴寂也不支持李世民,在武德年间最敏感的事件上——裴寂选择了中立,明哲保身,两不相帮。
这件事是不是很匪夷所思,做为朝中最得宠的大臣,在这么大的一件事上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选择,一开始我不理解,后来我理解了,虽然裴寂军事、政治才能并不突出,但他很聪明。
他知道傍着李渊这棵大树好乘凉,也知道,无论帮谁都有风险,垮台了,自己也得跟着完蛋,只有谁也不帮风险最小,但是裴寂并不是朝中唯一聪明的人,还有两个人也是一样聪明——李靖、李世绩,他们两个人也选择了中立。
从起兵之初,刘文静和李世民就走的很近,帮着李渊出谋划策,挥师西进,之后又一起攻打薛仁果,刘文静要是活着,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上多半会支持李世民。
可惜,他死的太早了,他在武德二年死的时候,李唐才不过占有关中、河东之地,连半壁江山都算不上,那个时候整个集团的工作重点是抗御外敌,统一天下,还没有发展到皇位争夺上来。
更加可以大胆的说,当时李世民对李建成当太子即使有意见,意见也不大,他当皇帝的野心是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之后才有的。那么会不会有人先预见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会有一场皇位之争呢?
有,刘文静的特长就是分析问题能够分析到点子上,缺点就是看不清自己,面对着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做为局外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一个保密的环境下刘文静把他所想到的,告诉了李世民,并且劝李世民早点下手,晚了,就来不及了。
虽然很保密,还是被李渊知道了,李渊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他没有办法,做为一个老人,他懂得自己生命的可贵,做为自己生命延续的儿子,李渊不忍心在他们之中做出抉择,所以只有牺牲刘文静。
不能让刘文静活着了,他活着就会造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隔阂,他活着还会唆使李世民干掉李建成,他活着……他活着就没有好事,所以刘文静必须死,只能怪你太聪明了。
我想这就是李渊不得不杀刘文静的原因,和李建成、李世民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因为刘文静当了一辈子谋士,却没有学会说话要小心,有些话不该说的千万别说,否则是会引火上身的。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史书上记载这件事情这么隐晦?
因为史官不敢把真相写出来,然而又不能不写,只能欲言又止,让我们后来这些看史书的人一番痛苦,一番喜悦。在某种意义上是刘文静自己杀死了自己,刘文静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他不懂得,有些问题还没到必须解决的时间就不算是问题。(未完待续)
生擒屈突通,迫使其投降。
同样做为李渊太原起兵的首要谋臣,在李渊登基后,刘文静所受的待遇和裴寂是不一样的,在裴寂之下,和其他的刘弘基,殷开山等人排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刘文静的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裴寂什么都没有做,就会拍马屁,竟然排在我的前面,越想越来气,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刘文静很不低调,也不会隐藏,于是在朝堂上常常发生这样的一幕。
李渊命令大臣们讨论一件事,刘文静首先提意见,先是一阵滔滔不绝,然后说正题,所提的意见很中肯,但不讲究说话的方法,常常有一句话说的很不中听,无意间就惹怒了李渊,但是刘文静并没有感觉到,提完意见,洋洋得意间很鄙视的瞧了裴寂一眼,像是在说,小样你行吗?
虽然在无声中进行着语言的交流,气氛还算是和谐。要是裴寂首先提意见,气氛就不会这么和谐了,常常是裴寂说完东,刘文静接着说西,裴寂说完北,刘文静接着说南,总之就是一句话,我刘文静对人不对事,就是奔着你裴寂来的,懂了吗?没懂,你继续说,看我顶不死你。
看着两位首席大臣争来争去,就像针尖对麦芒,李渊很闹听,刘武周已经够我心烦的了,你们还这样,索性一甩袖子,直接走出了大殿。这回满朝的大臣都傻眼了,皇帝走了,裴寂赶紧跟着李渊出去,刘文静还在那嚷嚷着,陛下,事还没商量完呢?
经过这么一闹腾,刘文静还是不解气,心中打定了主意,要是不把比裴寂挤出朝廷誓不罢休。在家中刘文静和兄弟刘文起喝着小酒,赏着月亮,哥俩一边喝酒,一边聊着,突然间刘文起提到了裴寂,刘文静这个时候也喝多了,很愤怒的站起身,拔出佩刀,猛砍柱子,并且发誓说:“我一定要杀了裴寂。”
刘文起家里不断地闹鬼,常常发生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于是找来巫师做法。镇邪除妖。刘文静总不去小老婆那里睡觉,小老婆很失望,很生气。后果比刘文静预想的要严重的多,于是小老婆让他的哥哥。向李渊检举了刘文起家中请巫师和刘文静口出狂言的事。
紧接着刘文静被逮捕,李渊命令裴寂、萧瑀审讯刘文静,调查案情,这个时候刘文静清醒了许多,很坦白的说:“以前,我当司马,裴寂当长史,地位是一样的。现在皇上宠信裴寂,而疏远我,裴寂在功臣中居第一等,我则和其他的人没有区别,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出外打仗,老母连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我心中很失望,当时酒喝多了,说出怨言。”
当时朝中的很多大臣都认为刘文静没有谋反。但是裴寂向来和刘文静不和,想乘此机会将刘文静处理掉,于是向李渊进言:“刘文静诡计多端。超过常人,性格狡猾诡诈,现在天下没有安定,留下来一定是个祸患。”
意思就是说,刘文静即使现在没有反,将来也会反,总之这个人留着不安全,我建议你还是早点把他解决掉吧。武德二年九月,李渊斩刘文静、刘文起。家产没收(估计也没啥东西,要是抄裴寂的家一定收获颇丰)。
在刑场上。刘文静叹息道:“‘高鸟尽,良弓藏’。这就话是对的。”一代聪明人,建功立业,功臣名就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历史又一次证明范蠡和张良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件事,你会发现这件事极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首先,用什么来说明刘文静谋反,巫师做法,还是刘文静的口出狂言,这些都证明不了刘文静谋反。实际上也无需证明,因为裴寂心里很清楚,刘文静没有谋反。
刘文静之所以会死,是因为有人想杀他,这个人是裴寂吗?这件事看似是刘文静与裴寂的权力之争,想杀死刘文静的也是裴寂,审案子的是裴寂,向李渊提意见的还是裴寂。
但是要清醒的意识到生死大权掌握在李渊的手中,李渊还没有糊涂到任裴寂摆布的地步,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统筹谋划统一全国。
杀刘文静是得到李渊允许的,所以真正想杀刘文静的不是裴寂,而是李渊,裴寂也只不过是李渊的一个棋子而已,顶多算是一个跑龙套的,是在李渊授意下这么做的,还是李渊顺水推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猜测多半是李渊和裴寂一起演的一出戏。下面又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李渊一定要杀死刘文静?
对于刘文静这样一位大功臣,李渊可以疏远,可以不用,可以免官,也可以等到平定天下后在杀掉,方法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刘文静活着比死了有用,总之没必要一定要杀死刘文静。
然而刘文静还是死了,原因是他不得不死。史书上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其中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推出一二,现在声名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在唐代武德(李渊统治时期)年间,一提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就会想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之争,因为其影响足够深远,其事件极其扑朔迷离,足够匪夷所思。
(这要归功于李世民本人,因为他不愿意后人看到历史的真相)那么刘文静、裴寂之间的权力之争是否和李建成、李世民的之间的皇位之争有关联呢?这就要从刘文静、裴寂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关系谈起。
李世民登基后,当时刘文静已经死了,重新分封功臣,裴寂依旧排在第一等,在长孙无忌等人之上,如果裴寂是李建成一党,李世民不会对他这么客气,同时裴寂也不支持李世民,在武德年间最敏感的事件上——裴寂选择了中立,明哲保身,两不相帮。
这件事是不是很匪夷所思,做为朝中最得宠的大臣,在这么大的一件事上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选择,一开始我不理解,后来我理解了,虽然裴寂军事、政治才能并不突出,但他很聪明。
他知道傍着李渊这棵大树好乘凉,也知道,无论帮谁都有风险,垮台了,自己也得跟着完蛋,只有谁也不帮风险最小,但是裴寂并不是朝中唯一聪明的人,还有两个人也是一样聪明——李靖、李世绩,他们两个人也选择了中立。
从起兵之初,刘文静和李世民就走的很近,帮着李渊出谋划策,挥师西进,之后又一起攻打薛仁果,刘文静要是活着,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上多半会支持李世民。
可惜,他死的太早了,他在武德二年死的时候,李唐才不过占有关中、河东之地,连半壁江山都算不上,那个时候整个集团的工作重点是抗御外敌,统一天下,还没有发展到皇位争夺上来。
更加可以大胆的说,当时李世民对李建成当太子即使有意见,意见也不大,他当皇帝的野心是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之后才有的。那么会不会有人先预见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会有一场皇位之争呢?
有,刘文静的特长就是分析问题能够分析到点子上,缺点就是看不清自己,面对着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刘文静做为局外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一个保密的环境下刘文静把他所想到的,告诉了李世民,并且劝李世民早点下手,晚了,就来不及了。
虽然很保密,还是被李渊知道了,李渊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他没有办法,做为一个老人,他懂得自己生命的可贵,做为自己生命延续的儿子,李渊不忍心在他们之中做出抉择,所以只有牺牲刘文静。
不能让刘文静活着了,他活着就会造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隔阂,他活着还会唆使李世民干掉李建成,他活着……他活着就没有好事,所以刘文静必须死,只能怪你太聪明了。
我想这就是李渊不得不杀刘文静的原因,和李建成、李世民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因为刘文静当了一辈子谋士,却没有学会说话要小心,有些话不该说的千万别说,否则是会引火上身的。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史书上记载这件事情这么隐晦?
因为史官不敢把真相写出来,然而又不能不写,只能欲言又止,让我们后来这些看史书的人一番痛苦,一番喜悦。在某种意义上是刘文静自己杀死了自己,刘文静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他不懂得,有些问题还没到必须解决的时间就不算是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