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广汉情 (2/2)
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aasufei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布景时,有时来一小段杂技表演。有一次,艺员月仙表演叼碗。月仙只有十二三岁,站在高凳上,大弯腰,两手撑在脚后跟上,然后叼碗,不知怎么,没有站稳,垮了,凳子倒了,她自然也摔倒了。我很替她捏一把汗,因为,她和我们小姐妹们很是要好。她常带我们上三楼去看不要钱的戏。闲暇时她和我们聊天,什么都讲,把一飞剧团的内幕全说给我们听。她还要带孩子,总是抱着张一飞的一岁多的小儿子。
张一飞有三个成人的徒弟,大弟叫蒋鹏飞,二徒弟什么飞,三徒弟什么飞,就不记得了。三个徒弟都是杂技表演的主角,最拿手的是“空中飞人”空中不在戏台上,而是在观众席的头顶上,很高。别的杂技团表演“空中飞人”时,下面都要拉网。张一飞不拉网,就那么在空中表演,倒立、旋转、滚翻、甩荡:把人甩过来,由这边的人接着,再荡过去,由那边的人接着十分惊险。差不多要表演两个多小时。每次表演“空中飞人”观众都揪紧了心。
台上的杂技表演,一般是顶碗,骑独轮车,钻坛子,蹬桌子,钻火圈花样很多,很有吸引力。
顶瓜瓜的节目是,张一飞和他的五岁儿子洋洋表演爬竹竿。碗口粗的竹竿,好几米长,放在张一飞的肩膀上,洋洋爬在竹竿顶上表演。小家伙太小了呀,但是表演得极为精彩。
有时候,张一飞拉二胡,小家伙唱京剧,很合调,有板有眼。张一飞很爱他,常常是抱来抱去。
“张一飞剧团”就像一个大家庭,是那种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式的家庭。
赵达那一类的话剧演员,不表演杂技,专演话剧。大都是夫妻双双。他们穿着很时髦很华丽,住的却很简陋。电影院三楼就是他们的住地。楼房当然是木板地,一个蚊帐就是一家人。三楼面积不算大,蚊帐挨蚊帐,所有的演员,都住在三楼。
张一飞一家住哪里,我就不太清楚了,是不是唐嫂旁边的三间大屋?我只记得,张妙英喜欢坐在高台阶上,微笑着织毛衣。她也和人聊天,人很随和。我们喜欢在台阶下面观看她。她穿着华丽,项上戴着一个很粗的金项圈,很是耀眼。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张一飞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小毛,面黄肌瘦,十四、五岁,个子不高,常戴一顶蓝毛线帽子。他从不和外人说话。空谷兰中,他扮演过少爷。之后就再也没有见他演出过什么。他不一定是张妙英生的。二儿子就是竹竿上表演的洋洋,再有就是月仙带的那个一岁多的娃娃。洋洋胖乎乎的,很逗人喜爱。
月仙、小猴也管张一飞叫爸爸,但他们不是他亲生的。小猴也是十四、五岁,却长得一表人才,高高大大,很健壮。他的杂技表演,已相当出色了。他常和小毛闹摩擦,受责罚的总是小猴。为此,月仙很为他不平,常向我们叙说。那时月仙已经和小猴订了婚。俩人感情很好,总是相互关照。
广汉电影院,她给广汉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熏陶了一代或两代年轻人。我的童年的成长,是和广汉电影院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在写这篇“广汉电影院”的回顾时,不少人都惊讶于我的记忆。其实,并不是我的记性好,而确实是广汉电影院给我的影响太大太大,给我的教益太多太多。试想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仅仅几岁的小娃娃,就知道那么多的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各种剧目,那都是广汉电影院给予的,不是唯我一个,而是我们那一代的广汉人。
广汉电影院带给广汉人的不只是娱乐享受,她更多的是让广汉这座四川闭塞(那时四川没有铁路)的小城,呼吸到了外界的新鲜空气;使城镇中的居民舒放开通,人人都清亮活泼,有朝气。从此,广汉人爱美,追求时尚,成为一种固有的传统。有人曾说:“广汉距离成都远,新都距离成都近,广汉人却比新都人显得城市化,显得更洋气,更摩登些。”如果说广汉是中华民族的一帧画卷,广汉电影院给这帧画增添了浓笔重彩,使广汉这帧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中,耀眼夺目,辉煌灿烂!
。)
布景时,有时来一小段杂技表演。有一次,艺员月仙表演叼碗。月仙只有十二三岁,站在高凳上,大弯腰,两手撑在脚后跟上,然后叼碗,不知怎么,没有站稳,垮了,凳子倒了,她自然也摔倒了。我很替她捏一把汗,因为,她和我们小姐妹们很是要好。她常带我们上三楼去看不要钱的戏。闲暇时她和我们聊天,什么都讲,把一飞剧团的内幕全说给我们听。她还要带孩子,总是抱着张一飞的一岁多的小儿子。
张一飞有三个成人的徒弟,大弟叫蒋鹏飞,二徒弟什么飞,三徒弟什么飞,就不记得了。三个徒弟都是杂技表演的主角,最拿手的是“空中飞人”空中不在戏台上,而是在观众席的头顶上,很高。别的杂技团表演“空中飞人”时,下面都要拉网。张一飞不拉网,就那么在空中表演,倒立、旋转、滚翻、甩荡:把人甩过来,由这边的人接着,再荡过去,由那边的人接着十分惊险。差不多要表演两个多小时。每次表演“空中飞人”观众都揪紧了心。
台上的杂技表演,一般是顶碗,骑独轮车,钻坛子,蹬桌子,钻火圈花样很多,很有吸引力。
顶瓜瓜的节目是,张一飞和他的五岁儿子洋洋表演爬竹竿。碗口粗的竹竿,好几米长,放在张一飞的肩膀上,洋洋爬在竹竿顶上表演。小家伙太小了呀,但是表演得极为精彩。
有时候,张一飞拉二胡,小家伙唱京剧,很合调,有板有眼。张一飞很爱他,常常是抱来抱去。
“张一飞剧团”就像一个大家庭,是那种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式的家庭。
赵达那一类的话剧演员,不表演杂技,专演话剧。大都是夫妻双双。他们穿着很时髦很华丽,住的却很简陋。电影院三楼就是他们的住地。楼房当然是木板地,一个蚊帐就是一家人。三楼面积不算大,蚊帐挨蚊帐,所有的演员,都住在三楼。
张一飞一家住哪里,我就不太清楚了,是不是唐嫂旁边的三间大屋?我只记得,张妙英喜欢坐在高台阶上,微笑着织毛衣。她也和人聊天,人很随和。我们喜欢在台阶下面观看她。她穿着华丽,项上戴着一个很粗的金项圈,很是耀眼。我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张一飞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小毛,面黄肌瘦,十四、五岁,个子不高,常戴一顶蓝毛线帽子。他从不和外人说话。空谷兰中,他扮演过少爷。之后就再也没有见他演出过什么。他不一定是张妙英生的。二儿子就是竹竿上表演的洋洋,再有就是月仙带的那个一岁多的娃娃。洋洋胖乎乎的,很逗人喜爱。
月仙、小猴也管张一飞叫爸爸,但他们不是他亲生的。小猴也是十四、五岁,却长得一表人才,高高大大,很健壮。他的杂技表演,已相当出色了。他常和小毛闹摩擦,受责罚的总是小猴。为此,月仙很为他不平,常向我们叙说。那时月仙已经和小猴订了婚。俩人感情很好,总是相互关照。
广汉电影院,她给广汉的影响是深远的,她熏陶了一代或两代年轻人。我的童年的成长,是和广汉电影院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在写这篇“广汉电影院”的回顾时,不少人都惊讶于我的记忆。其实,并不是我的记性好,而确实是广汉电影院给我的影响太大太大,给我的教益太多太多。试想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仅仅几岁的小娃娃,就知道那么多的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各种剧目,那都是广汉电影院给予的,不是唯我一个,而是我们那一代的广汉人。
广汉电影院带给广汉人的不只是娱乐享受,她更多的是让广汉这座四川闭塞(那时四川没有铁路)的小城,呼吸到了外界的新鲜空气;使城镇中的居民舒放开通,人人都清亮活泼,有朝气。从此,广汉人爱美,追求时尚,成为一种固有的传统。有人曾说:“广汉距离成都远,新都距离成都近,广汉人却比新都人显得城市化,显得更洋气,更摩登些。”如果说广汉是中华民族的一帧画卷,广汉电影院给这帧画增添了浓笔重彩,使广汉这帧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中,耀眼夺目,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