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采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传,很早以前青藏高原发生了罕见的瘟疫,人畜大量死亡。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派七仙女从玉液池取来七瓶仙水,倒在西藏所有的河流里。当夜,老百姓都在梦中看到一个面黄肌瘦、遍体疮痍的姑娘跳进清澈的河水沐浴后,病态全无,容颜照人。从此,每年夏末初秋,当“噶马吉日”(金星)出现的七天里,城市、农村和牧区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动,纷纷走向江、湖、河、溪畔、搭起帐篷,围上帏幕,铺上卡垫,在水中嬉戏、游泳。妇女也毫无顾忌地在水中沐浴。中午一家人在外野餐,品尝醇厚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尽情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看着他们欢快奔跑的身影,坦荡与大自然嬉戏。心中也神圣起来。在这里,世俗变得遥远起来。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的精灵都是自然的恩赐。有老师开玩笑,要不,我们也去欢度“嘎玛日吉”招来其他人的一阵哄笑。我们的心灵可以意会他们的神圣,可是,身临其景,竟也难了。
(三)感动
我是一个易感的人,云深雁影、山暝落絮、淡烟冷月、槛菊愁露、衰草湿花、断雨残云不经意间就会有感动滑落心底,可是,这种感动如风,其实还不如说是种悸动。而在西藏的感动却是深厚浓重的,浓郁得化不开,根植到灵魂深处。
冬天的拉萨是庄严肃穆的。看着远山苍茫的白雪,曾经繁华热闹的树枝如今光秃秃的迎风立着,忧郁会很轻易袭上心头。其实拉萨的冬天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寒冷,雪也不多见,晴天的几率多于一年中其他任何季节。整个西藏地区,藏南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藏北则是0摄氏度,拉萨处于中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普照,夜晚则需要穿羽绒服或棉大衣。
清晨,从温暖的被窝里好不容易起来,藏大的学生们已经徜徉在阳光下了,虽然风凌厉寒透,但耀眼的阳光总是充满着诱惑。手冻得厉害,我呵着手,小心地走着,路上结冰了,一不小心,就会打趔趄。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要摔倒。突然,我听见一阵嬉笑声,也混杂着或浑厚或清越或高亢的歌唱声,这样的清晨,这样的歌声让人不由得振奋起来,也觉得奇怪。拐过弯,这才发现,不远处有一垃圾车,车下和车上都是穿着全身漆黑的包得严严实实垃圾服的工人,从体形上看,车下的是男的,车上的是女的。他们似乎不是在装运垃圾,而是在秋天收获,虽然看不见他们的笑容,但欢快的声音穿透这寒冷的冬天。
一时间,我震撼得无以复加。这是一个如何顽强乐观的民族?西藏的生活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一直都是艰辛的。藏大的老师说,在以前,蔬菜是奢侈品,更不用说水果了。过年过节,一颗白菜就会是够他们乐上一个节气。更不用说普通的藏族人。可是,他们的欢乐却从没停止过,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可以引吭高歌,歌颂爱情的甜美,歌颂对未来的憧憬。
最让人震撼的是他们对宗教的执着和虔诚。在西藏,任你是如何的不信教,但心灵深处却不由得充满了神圣。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手佩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或积月、或积年而至拉萨朝佛,相识的人们三五成队,在共同信念的支配下,虔诚地移步而行。久远的过去,朝佛的信徒双手空空,衣粮不备,沿路乞讨。当今一般的是有一信徒专司衣粮,主管磕长头信徒的衣食住等方面后勤,为同伴提供方便,并且此人不得更换他人磕长头。而磕长头的信徒则一丝不苟,绝不想用偷懒的办法不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淹嘛呢叭咪”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四周都有着虔诚朝拜的人。人们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还会有人丢下一两块钱,朝拜的人默认受之,也不言谢。
我看见过一位背上背着婴儿,身边带着一小女孩的妇女朝拜,那小女孩约7、8岁光景,和她母亲做作一摸一样的动作,虔诚当中竟有种让人折服的执着。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我默默看着他们,心中有总难言的情愫。当然,在拉萨还随处可见乞讨的小孩,甚至在饭馆吃饭,也有小孩过来。往往他们不会多要钱,只需要一毛就可以了。我们有时候会准备些铅笔之类的小东西。也许对于他们意义应该更加大吧!其实有时候,我也担心,这会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一个民族若养成一种乞讨的习惯,无论如何都是让人悲哀的事。
(四)白天与夜晚
拉萨是一个阳光的城市。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在白天也同样热闹着。呵呵。在拉萨墙壁上还到处写着:请不要随地大小便!甚至在藏大也有同样的标语。刚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才发现这真的很有必要。似乎,这与他们是无拘的有关。所以,在拉萨,请尽量不要走角落的地方。
这是题外话了。但在拉萨一个地方一定要去,它就是位于拉萨市旧城区的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是一整片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最初它只是一条环绕大照寺的普通街道,后来成为朝圣者的转经路。如今这里已是西藏最著名的转经道和拉萨的旅行商业中心。它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
八廓街充分展示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的街道,虽不很宽,却是拉萨每天客流量最大的地方。这里店铺林立,流动的货摊超过千家(除了本地的老户以外,还有一些定居拉萨十多代的穆斯林和尼泊尔侨民),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经营大小各异的转经筒、藏袍、藏刀、生动拙朴的宗教器具等各式日用品,还有从印度和尼泊尔远道而来的各种商品。各种民族的旅行商品集中在周长汉1000多米的八廓街,可谓物美价廉。
八廓街上还分布着一些古老的艺术品店,店主多经营的是传统的唐卡绘画和手绢藏毯的精品。
历史上的“阿西”和“阿波”(指康巴男女)就非常善于经商,所以直到现在这里的经商者仍大多是康巴人。但是汉族人也多起来了。尤其是四川人。呵呵。。在那里,四川话可以很随意地交谈。
从大昭寺广场往西走20米左右是著名的“民族商场”这里的民族手工艺品品种比八廓街更加丰富,质量也要好。你可以见到很多流动商人在这里进货,然后跑到街头去卖高价。
“民族商场”正对面就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和西藏藏药厂藏药销售门市部,后者销售“常觉”、“然纳桑培”、“仁青坐珠达西”等名贵藏药。在八廓街,你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希奇玩意儿。但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名叫绿松石的当地一种宝石,原始的绿松石多半形状不均,大小不一,也不光滑,当地的女孩儿喜欢将绿松石戴在头上,也有将它戴在脖子上的。我在一个地方淘到了一串色泽非常鲜艳的绿松石,欣喜异常,这也算是逛街的收获了。那里的装饰一般都不贵,还可以讨价还价的。很好玩!周末的时候,我们邀约着逛街。也到大昭寺旁边的一个叫八朗学宾馆品尝印度餐。一种叫印度飞饼的大过不错。不过,不管是是印度餐还是藏餐还是尼泊尔餐,于我都只能是品尝即可,不可过度。
在拉萨的夜晚,人们很喜欢去一个地方,也是初到之人必去之处,那就是拉萨的酒吧。在那里你会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欢乐和他们的生活底蕴。最出名要数地处布达拉广场东南角的布达拉jj酒吧。酒吧并不大,但足够容纳下三四百人。估计以前是个电影院或者俱乐部。酒吧里基本上是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圆桌团团而坐。灯光很漂亮也很现代,正前方是一个大舞台。背景是用幻灯片打出来的布达拉宫。这里是不用购门票的,一罐爵士伯啤酒12元,也有当地的拉萨啤酒和饮料,时间不限。
我是不会喝酒的。初来时,就有人警告了,如果不会喝,千万别勉强,藏族同胞最是热情,什么三口一杯,一口三杯,再加上会一边唱祝酒歌一边敬,歌声优美,情真意切,由不得你不喝,如果喝一般都会酩酊大醉的。所以,我是滴酒不沾的。他们也没勉强,要了一杯果汁。大家团团坐下了。在这里负责服务的藏族姑娘着装有两种,大多的是穿藏袍的,是负责送酒的,极少数的是着银灰色职业装的,大概是领班吧。这里有藏式歌舞表演,有藏戏,有歌舞,还可以由观众现场点歌。点歌的观众,可以走上舞台给歌手献哈达,还可以端着酒杯与演唱者碰杯同饮。场内的秩序很好,没有怪声怪气地叫喊声,没有喝酒划拳地酒令声,台上台下的气氛很和谐,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时有人走上台为演员送鲜花,献哈达和举杯同饮。舞台前有一小片空地,不时有人邀请同伴和着音乐、歌声在跳交谊舞。喝啤酒的人,举罐道一声“扎西德勒”随意斟饮。柔和温暖的灯光下,一幅洋溢温情的生活画面!
突然,我听到了藏大的老师为我点了歌。我有些恍忽。但心底却满是感动。大家哄着,要我上去献哈达,呵呵。晚餐的时候,我也接受了很多他们献的哈达。也没多推辞,当是借花献佛吧。手托着哈达献给了一位唱歌的藏族小伙子,大家欢呼起来,虽没喝酒却有醉意。
从jj酒吧出来,已经是夜深花睡去了。喧嚣了一天的布达拉宫广场此刻静谧如水。风刺骨的冷。但天空中犹有星星。满天满天的星星。似乎伸手可摘。居然也有淡月流云。这是拉萨的奇观。在夜晚也能看见流云。朗星明月共存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拉萨就有。也许,所有的梦想在这里都可以放飞的。在那些日子里。心灵总是澄静无风,无须去想什么。生活似乎变得简单。连同这样的夜色星光。
”相传,很早以前青藏高原发生了罕见的瘟疫,人畜大量死亡。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派七仙女从玉液池取来七瓶仙水,倒在西藏所有的河流里。当夜,老百姓都在梦中看到一个面黄肌瘦、遍体疮痍的姑娘跳进清澈的河水沐浴后,病态全无,容颜照人。从此,每年夏末初秋,当“噶马吉日”(金星)出现的七天里,城市、农村和牧区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动,纷纷走向江、湖、河、溪畔、搭起帐篷,围上帏幕,铺上卡垫,在水中嬉戏、游泳。妇女也毫无顾忌地在水中沐浴。中午一家人在外野餐,品尝醇厚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尽情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看着他们欢快奔跑的身影,坦荡与大自然嬉戏。心中也神圣起来。在这里,世俗变得遥远起来。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的精灵都是自然的恩赐。有老师开玩笑,要不,我们也去欢度“嘎玛日吉”招来其他人的一阵哄笑。我们的心灵可以意会他们的神圣,可是,身临其景,竟也难了。
(三)感动
我是一个易感的人,云深雁影、山暝落絮、淡烟冷月、槛菊愁露、衰草湿花、断雨残云不经意间就会有感动滑落心底,可是,这种感动如风,其实还不如说是种悸动。而在西藏的感动却是深厚浓重的,浓郁得化不开,根植到灵魂深处。
冬天的拉萨是庄严肃穆的。看着远山苍茫的白雪,曾经繁华热闹的树枝如今光秃秃的迎风立着,忧郁会很轻易袭上心头。其实拉萨的冬天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寒冷,雪也不多见,晴天的几率多于一年中其他任何季节。整个西藏地区,藏南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藏北则是0摄氏度,拉萨处于中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普照,夜晚则需要穿羽绒服或棉大衣。
清晨,从温暖的被窝里好不容易起来,藏大的学生们已经徜徉在阳光下了,虽然风凌厉寒透,但耀眼的阳光总是充满着诱惑。手冻得厉害,我呵着手,小心地走着,路上结冰了,一不小心,就会打趔趄。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要摔倒。突然,我听见一阵嬉笑声,也混杂着或浑厚或清越或高亢的歌唱声,这样的清晨,这样的歌声让人不由得振奋起来,也觉得奇怪。拐过弯,这才发现,不远处有一垃圾车,车下和车上都是穿着全身漆黑的包得严严实实垃圾服的工人,从体形上看,车下的是男的,车上的是女的。他们似乎不是在装运垃圾,而是在秋天收获,虽然看不见他们的笑容,但欢快的声音穿透这寒冷的冬天。
一时间,我震撼得无以复加。这是一个如何顽强乐观的民族?西藏的生活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一直都是艰辛的。藏大的老师说,在以前,蔬菜是奢侈品,更不用说水果了。过年过节,一颗白菜就会是够他们乐上一个节气。更不用说普通的藏族人。可是,他们的欢乐却从没停止过,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可以引吭高歌,歌颂爱情的甜美,歌颂对未来的憧憬。
最让人震撼的是他们对宗教的执着和虔诚。在西藏,任你是如何的不信教,但心灵深处却不由得充满了神圣。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伊始,手佩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或积月、或积年而至拉萨朝佛,相识的人们三五成队,在共同信念的支配下,虔诚地移步而行。久远的过去,朝佛的信徒双手空空,衣粮不备,沿路乞讨。当今一般的是有一信徒专司衣粮,主管磕长头信徒的衣食住等方面后勤,为同伴提供方便,并且此人不得更换他人磕长头。而磕长头的信徒则一丝不苟,绝不想用偷懒的办法不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淹嘛呢叭咪”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石”(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为难解的佛教术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四周都有着虔诚朝拜的人。人们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还会有人丢下一两块钱,朝拜的人默认受之,也不言谢。
我看见过一位背上背着婴儿,身边带着一小女孩的妇女朝拜,那小女孩约7、8岁光景,和她母亲做作一摸一样的动作,虔诚当中竟有种让人折服的执着。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我默默看着他们,心中有总难言的情愫。当然,在拉萨还随处可见乞讨的小孩,甚至在饭馆吃饭,也有小孩过来。往往他们不会多要钱,只需要一毛就可以了。我们有时候会准备些铅笔之类的小东西。也许对于他们意义应该更加大吧!其实有时候,我也担心,这会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一个民族若养成一种乞讨的习惯,无论如何都是让人悲哀的事。
(四)白天与夜晚
拉萨是一个阳光的城市。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在白天也同样热闹着。呵呵。在拉萨墙壁上还到处写着:请不要随地大小便!甚至在藏大也有同样的标语。刚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才发现这真的很有必要。似乎,这与他们是无拘的有关。所以,在拉萨,请尽量不要走角落的地方。
这是题外话了。但在拉萨一个地方一定要去,它就是位于拉萨市旧城区的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是一整片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最初它只是一条环绕大照寺的普通街道,后来成为朝圣者的转经路。如今这里已是西藏最著名的转经道和拉萨的旅行商业中心。它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
八廓街充分展示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的街道,虽不很宽,却是拉萨每天客流量最大的地方。这里店铺林立,流动的货摊超过千家(除了本地的老户以外,还有一些定居拉萨十多代的穆斯林和尼泊尔侨民),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经营大小各异的转经筒、藏袍、藏刀、生动拙朴的宗教器具等各式日用品,还有从印度和尼泊尔远道而来的各种商品。各种民族的旅行商品集中在周长汉1000多米的八廓街,可谓物美价廉。
八廓街上还分布着一些古老的艺术品店,店主多经营的是传统的唐卡绘画和手绢藏毯的精品。
历史上的“阿西”和“阿波”(指康巴男女)就非常善于经商,所以直到现在这里的经商者仍大多是康巴人。但是汉族人也多起来了。尤其是四川人。呵呵。。在那里,四川话可以很随意地交谈。
从大昭寺广场往西走20米左右是著名的“民族商场”这里的民族手工艺品品种比八廓街更加丰富,质量也要好。你可以见到很多流动商人在这里进货,然后跑到街头去卖高价。
“民族商场”正对面就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和西藏藏药厂藏药销售门市部,后者销售“常觉”、“然纳桑培”、“仁青坐珠达西”等名贵藏药。在八廓街,你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希奇玩意儿。但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名叫绿松石的当地一种宝石,原始的绿松石多半形状不均,大小不一,也不光滑,当地的女孩儿喜欢将绿松石戴在头上,也有将它戴在脖子上的。我在一个地方淘到了一串色泽非常鲜艳的绿松石,欣喜异常,这也算是逛街的收获了。那里的装饰一般都不贵,还可以讨价还价的。很好玩!周末的时候,我们邀约着逛街。也到大昭寺旁边的一个叫八朗学宾馆品尝印度餐。一种叫印度飞饼的大过不错。不过,不管是是印度餐还是藏餐还是尼泊尔餐,于我都只能是品尝即可,不可过度。
在拉萨的夜晚,人们很喜欢去一个地方,也是初到之人必去之处,那就是拉萨的酒吧。在那里你会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欢乐和他们的生活底蕴。最出名要数地处布达拉广场东南角的布达拉jj酒吧。酒吧并不大,但足够容纳下三四百人。估计以前是个电影院或者俱乐部。酒吧里基本上是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圆桌团团而坐。灯光很漂亮也很现代,正前方是一个大舞台。背景是用幻灯片打出来的布达拉宫。这里是不用购门票的,一罐爵士伯啤酒12元,也有当地的拉萨啤酒和饮料,时间不限。
我是不会喝酒的。初来时,就有人警告了,如果不会喝,千万别勉强,藏族同胞最是热情,什么三口一杯,一口三杯,再加上会一边唱祝酒歌一边敬,歌声优美,情真意切,由不得你不喝,如果喝一般都会酩酊大醉的。所以,我是滴酒不沾的。他们也没勉强,要了一杯果汁。大家团团坐下了。在这里负责服务的藏族姑娘着装有两种,大多的是穿藏袍的,是负责送酒的,极少数的是着银灰色职业装的,大概是领班吧。这里有藏式歌舞表演,有藏戏,有歌舞,还可以由观众现场点歌。点歌的观众,可以走上舞台给歌手献哈达,还可以端着酒杯与演唱者碰杯同饮。场内的秩序很好,没有怪声怪气地叫喊声,没有喝酒划拳地酒令声,台上台下的气氛很和谐,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时有人走上台为演员送鲜花,献哈达和举杯同饮。舞台前有一小片空地,不时有人邀请同伴和着音乐、歌声在跳交谊舞。喝啤酒的人,举罐道一声“扎西德勒”随意斟饮。柔和温暖的灯光下,一幅洋溢温情的生活画面!
突然,我听到了藏大的老师为我点了歌。我有些恍忽。但心底却满是感动。大家哄着,要我上去献哈达,呵呵。晚餐的时候,我也接受了很多他们献的哈达。也没多推辞,当是借花献佛吧。手托着哈达献给了一位唱歌的藏族小伙子,大家欢呼起来,虽没喝酒却有醉意。
从jj酒吧出来,已经是夜深花睡去了。喧嚣了一天的布达拉宫广场此刻静谧如水。风刺骨的冷。但天空中犹有星星。满天满天的星星。似乎伸手可摘。居然也有淡月流云。这是拉萨的奇观。在夜晚也能看见流云。朗星明月共存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拉萨就有。也许,所有的梦想在这里都可以放飞的。在那些日子里。心灵总是澄静无风,无须去想什么。生活似乎变得简单。连同这样的夜色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