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重生之我的199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唐!小唐!哎呀果然是你啊!”
陈文和唐瑾在候机厅,忽然听见有人喊唐瑾。
扭头望去,两个中年男人来到唐瑾和陈文身边。
来者是唐瑾的熟人。
唐瑾站起身,施礼打招呼:“张副台长好!沈导好!”
陈文不认识这俩人是谁,但看唐瑾的架势,他不得不跟着站起身向两人打招呼。
张副台长和沈导演也向陈文问好。
张副台长说道:“这位就是《走进新时代》的作者陈文先生吧!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终于见到真人了!”
沈导演说道:“陈文先生如此年轻,就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主旋律歌曲,让我佩服啊!”
陈文连忙谦虚说道:“不敢当!我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自由音乐人,今后还要多向两位前辈学习。”
四人落座,聊了一会,陈文了解到这次参加会议的一些内幕。
1992年1月份,伟大老人到南方走了一圈,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力,全国各地各单位都在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鼓掌欢呼。
再过不到两个月就是七一了,各地的媒体单位纷纷向帝都送上了献礼作品,这次在帝都举行的媒体会议就是对参选作品进行交流。
沪市音乐台呈送到市里的《走进新时代》获得广泛好评,市里原本是希望欧台长和陈文去开会,但欧台长主动把自己的名额让给唐瑾,他的理由是“小唐与词曲作者更熟悉”。
沪市电视台也呈送了一部优秀纪录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沪市取得的巨大成绩,沈导演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
但是实际上,沈导演带领他的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既拍到了成绩,也发现了问题,于是他把样片剪成了两部纪录片,呈送的献礼片是反映成绩的,另一部反映问题的纪录片却迟迟不敢拿出来播放。
对于另一部反映问题的纪录片,沪市电视台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沪市电视台很多老成派的意见是等七一之后再播放。
沈导演说,七一之后是十一,可能到时候还是不适合播放。
这次去帝都开会,沈导演想找一下他在央妈的同学,聊一聊第二部纪录片的事,征求一下更广泛的意见。
沪市电视台的张副台长是沈导演的直接领导,他很支持沈导演的工作,但是在眼下这个时间节骨眼上,他也不敢乱做主张,这次去帝都,他也想拜访一下他在广电的老同学,听听他们的意见。
陈文听完这些内容,头都大了。
对于唱赞歌和唱反调的纪录片,陈文自然是有他心底里来自21世纪的观点。但是对眼下这个话题,陈文也无法发表意见。
他既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发表意见,也没有替人请愿的意愿。
抛开复杂的人事和社会背景关系,如果是唐瑾遇到这样的难事,陈文肯定会想办法出主意。
但今天这事是沪市电视台的业务,跟唐瑾她们音乐电台没有半毛钱关系,改革开放带来的成绩和苍蝇多得数不清,根本不是陈文能够去搀和的。
所以陈文选择了看戏,不发表意见,更不会去主动干预。
与陈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同,唐瑾这会感觉特别不开心。
唐瑾觉得挺郁闷,电视台的两个大咖你们干嘛把这种事告诉我啊!你们什么意思啊!真讨厌!
唐瑾心里的脾气不是没来由的。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半年以来,唐瑾见识了很多事情。
从智慧上,唐瑾远远高于那个给领导当跟班的朱翔同学。
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知道得越多就越好。很多时候你知道得越多,反而越坏事。
特别是一些容易被人扣上“歪帽子”的事情,如果你在初期也听闻了这种事,很容易被人联想到你是否也参与了。
这种联想,往往伴随着传闻,会逐渐在一定范围内扩散。
扩散到最后,传闻的版本还会发生异变,最后连性质都会发生不可控的改变。
等到事情难以收拾时,你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
 ... -->>
“小唐!小唐!哎呀果然是你啊!”
陈文和唐瑾在候机厅,忽然听见有人喊唐瑾。
扭头望去,两个中年男人来到唐瑾和陈文身边。
来者是唐瑾的熟人。
唐瑾站起身,施礼打招呼:“张副台长好!沈导好!”
陈文不认识这俩人是谁,但看唐瑾的架势,他不得不跟着站起身向两人打招呼。
张副台长和沈导演也向陈文问好。
张副台长说道:“这位就是《走进新时代》的作者陈文先生吧!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终于见到真人了!”
沈导演说道:“陈文先生如此年轻,就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主旋律歌曲,让我佩服啊!”
陈文连忙谦虚说道:“不敢当!我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自由音乐人,今后还要多向两位前辈学习。”
四人落座,聊了一会,陈文了解到这次参加会议的一些内幕。
1992年1月份,伟大老人到南方走了一圈,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力,全国各地各单位都在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鼓掌欢呼。
再过不到两个月就是七一了,各地的媒体单位纷纷向帝都送上了献礼作品,这次在帝都举行的媒体会议就是对参选作品进行交流。
沪市音乐台呈送到市里的《走进新时代》获得广泛好评,市里原本是希望欧台长和陈文去开会,但欧台长主动把自己的名额让给唐瑾,他的理由是“小唐与词曲作者更熟悉”。
沪市电视台也呈送了一部优秀纪录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沪市取得的巨大成绩,沈导演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
但是实际上,沈导演带领他的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既拍到了成绩,也发现了问题,于是他把样片剪成了两部纪录片,呈送的献礼片是反映成绩的,另一部反映问题的纪录片却迟迟不敢拿出来播放。
对于另一部反映问题的纪录片,沪市电视台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沪市电视台很多老成派的意见是等七一之后再播放。
沈导演说,七一之后是十一,可能到时候还是不适合播放。
这次去帝都开会,沈导演想找一下他在央妈的同学,聊一聊第二部纪录片的事,征求一下更广泛的意见。
沪市电视台的张副台长是沈导演的直接领导,他很支持沈导演的工作,但是在眼下这个时间节骨眼上,他也不敢乱做主张,这次去帝都,他也想拜访一下他在广电的老同学,听听他们的意见。
陈文听完这些内容,头都大了。
对于唱赞歌和唱反调的纪录片,陈文自然是有他心底里来自21世纪的观点。但是对眼下这个话题,陈文也无法发表意见。
他既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发表意见,也没有替人请愿的意愿。
抛开复杂的人事和社会背景关系,如果是唐瑾遇到这样的难事,陈文肯定会想办法出主意。
但今天这事是沪市电视台的业务,跟唐瑾她们音乐电台没有半毛钱关系,改革开放带来的成绩和苍蝇多得数不清,根本不是陈文能够去搀和的。
所以陈文选择了看戏,不发表意见,更不会去主动干预。
与陈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同,唐瑾这会感觉特别不开心。
唐瑾觉得挺郁闷,电视台的两个大咖你们干嘛把这种事告诉我啊!你们什么意思啊!真讨厌!
唐瑾心里的脾气不是没来由的。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半年以来,唐瑾见识了很多事情。
从智慧上,唐瑾远远高于那个给领导当跟班的朱翔同学。
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知道得越多就越好。很多时候你知道得越多,反而越坏事。
特别是一些容易被人扣上“歪帽子”的事情,如果你在初期也听闻了这种事,很容易被人联想到你是否也参与了。
这种联想,往往伴随着传闻,会逐渐在一定范围内扩散。
扩散到最后,传闻的版本还会发生异变,最后连性质都会发生不可控的改变。
等到事情难以收拾时,你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