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宋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寿春府在哪里?
赵构连想都没想,他逃跑都逃跑出经验了,根据他的经验,一旦金兵开始入寇,接下来就是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如同放鞭炮一样,是连珠炮。
寿春府他只知道在淮南,这就够了,因为他知道,接下来金兵会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就会出现在他面前。
他要出逃,也不能太仓促,得需要人保护,路上多不安全。
金兵攻占寿春的噩耗,迅速传播开来,赵构知道了,位于江北的扬州自然也知道了,比赵构知道的还要早,毕竟道路不通,官府架构紊乱,此时消息传递的速度是很慢的,扬州位于江北,距离寿春更近,更容易得到消息。
早在金兵攻下寿春之前,李慢侯就得到他们南下的消息。金兵不可能凭空来到寿春,而是先攻下了南京(归德)北边的单州,南京接着陷落。接着金兵没有沿着汴河朝扬州开来,反而往西南去了。
如果金军沿汴河前进,将会直接跟在宿、泗一带的巨寇李成相遇。但金兵反而没有进入宿州,而是直接南下,奔袭寿春!随即李成竟然从泗州出击,攻入了泗州南方的滁州。
很显然,金兵没有进入宿州、泗州,是因为李成叛变,投降了金国。而这家伙之前还是宋朝任命的淮南都总管,刚刚领了十万缗的军饷。曾经对诏安他的使者说,要带兵纳命建康,现在直接南下滁州,过江还真就是建康城。
金兵南下的消息是间接传来的,但李成进入滁州的情报,却是李慢侯的探马亲自探听到的,扬州护军的警戒线最西端是白塔镇,这里其实位于滁州境内,环滁皆山也,不是什么高大山川,而是一些低矮丘陵地带,白塔镇就位于滁州东北的丘陵中。滁州之所以允许公主护军控制这里,主要是因为担心李成入寇,当时没想过李成叛变,纯粹是担心李成劫掠,而扬州的公主护军在周边剿匪都剿出了名气。
滁州知州向子伋也向扬州发出了求援,李慢侯派遣骑兵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晚了。滁州虽然险峻,但没有精兵强将守卫,险要反而成了麻烦。滁州最险要的地方是琅琊山,这里有官兵驻守的山寨,李成偷袭山寨得手之后,已经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向子伋派人拉拢李成,甚至去犒劳李成的军队,但李成已经叛变,他这次不是为了劫掠,而是为了攻城。滁州军队很疲弱,李成围城之后,大量逃往。李成派兵填平了鸭嘴山跟滁州城之间的坳处,结果山顶跟城池一样平,李成军队开进滁州,杀了向子伋一家,掳了全城精壮从军。
李慢侯的骑兵被阻挡在山外,攻破李成阻击之后,滁州已经失陷,只能退兵。
失陷就失陷了,李慢侯也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他顾不过来。他只能顾及扬州,立刻启动了坚壁清野计划。
先是最弱势的老人和儿童,在各地保长、族长的带领下,赶往最近堡垒化的城池。没有保长、族长的族群,地主将负责组织他们。由于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宋王朝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是在乡村,将动员能力直达底层。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批评王安石的历史学家,说保甲法是为了防止农民反抗,支持王安石的历史学家说王安石是为了增强宋朝的军事实力。其实主要应该是为了强军,同时节省军事开支,因为宋国当时的局面就是不断被西夏小国暴打,而士大夫精神又正处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最为浓烈的时期。所以让汉人能够像游牧民族那样,用极低的成本维持军事力量,是王安石最大的目的。
在制度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闲时训练,忙时耕作,还固定到巡检司上番,进行训练检查。武艺好的,还能免除一部分税赋。看着都很好,激励手段有,执行规则有,检查制度有,可就是失败了,没有失败在设计层面,主要失败在执行层面。
最后不但是司马光、苏轼这样的名臣反对,连老百姓都不接受。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过于不择手段,将一大批地主豪强推上舞台,水浒传中的晁盖、史进等庄头,就是保甲制度下的都保长。这些好汉,对老百姓来说可未必是真好汉,他们获取了权力后,通过差遣壮丁上下番,组织他们训练,剥... -->>
寿春府在哪里?
赵构连想都没想,他逃跑都逃跑出经验了,根据他的经验,一旦金兵开始入寇,接下来就是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如同放鞭炮一样,是连珠炮。
寿春府他只知道在淮南,这就够了,因为他知道,接下来金兵会以让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就会出现在他面前。
他要出逃,也不能太仓促,得需要人保护,路上多不安全。
金兵攻占寿春的噩耗,迅速传播开来,赵构知道了,位于江北的扬州自然也知道了,比赵构知道的还要早,毕竟道路不通,官府架构紊乱,此时消息传递的速度是很慢的,扬州位于江北,距离寿春更近,更容易得到消息。
早在金兵攻下寿春之前,李慢侯就得到他们南下的消息。金兵不可能凭空来到寿春,而是先攻下了南京(归德)北边的单州,南京接着陷落。接着金兵没有沿着汴河朝扬州开来,反而往西南去了。
如果金军沿汴河前进,将会直接跟在宿、泗一带的巨寇李成相遇。但金兵反而没有进入宿州,而是直接南下,奔袭寿春!随即李成竟然从泗州出击,攻入了泗州南方的滁州。
很显然,金兵没有进入宿州、泗州,是因为李成叛变,投降了金国。而这家伙之前还是宋朝任命的淮南都总管,刚刚领了十万缗的军饷。曾经对诏安他的使者说,要带兵纳命建康,现在直接南下滁州,过江还真就是建康城。
金兵南下的消息是间接传来的,但李成进入滁州的情报,却是李慢侯的探马亲自探听到的,扬州护军的警戒线最西端是白塔镇,这里其实位于滁州境内,环滁皆山也,不是什么高大山川,而是一些低矮丘陵地带,白塔镇就位于滁州东北的丘陵中。滁州之所以允许公主护军控制这里,主要是因为担心李成入寇,当时没想过李成叛变,纯粹是担心李成劫掠,而扬州的公主护军在周边剿匪都剿出了名气。
滁州知州向子伋也向扬州发出了求援,李慢侯派遣骑兵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晚了。滁州虽然险峻,但没有精兵强将守卫,险要反而成了麻烦。滁州最险要的地方是琅琊山,这里有官兵驻守的山寨,李成偷袭山寨得手之后,已经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向子伋派人拉拢李成,甚至去犒劳李成的军队,但李成已经叛变,他这次不是为了劫掠,而是为了攻城。滁州军队很疲弱,李成围城之后,大量逃往。李成派兵填平了鸭嘴山跟滁州城之间的坳处,结果山顶跟城池一样平,李成军队开进滁州,杀了向子伋一家,掳了全城精壮从军。
李慢侯的骑兵被阻挡在山外,攻破李成阻击之后,滁州已经失陷,只能退兵。
失陷就失陷了,李慢侯也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知道他顾不过来。他只能顾及扬州,立刻启动了坚壁清野计划。
先是最弱势的老人和儿童,在各地保长、族长的带领下,赶往最近堡垒化的城池。没有保长、族长的族群,地主将负责组织他们。由于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宋王朝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是在乡村,将动员能力直达底层。规定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批评王安石的历史学家,说保甲法是为了防止农民反抗,支持王安石的历史学家说王安石是为了增强宋朝的军事实力。其实主要应该是为了强军,同时节省军事开支,因为宋国当时的局面就是不断被西夏小国暴打,而士大夫精神又正处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最为浓烈的时期。所以让汉人能够像游牧民族那样,用极低的成本维持军事力量,是王安石最大的目的。
在制度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闲时训练,忙时耕作,还固定到巡检司上番,进行训练检查。武艺好的,还能免除一部分税赋。看着都很好,激励手段有,执行规则有,检查制度有,可就是失败了,没有失败在设计层面,主要失败在执行层面。
最后不但是司马光、苏轼这样的名臣反对,连老百姓都不接受。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过于不择手段,将一大批地主豪强推上舞台,水浒传中的晁盖、史进等庄头,就是保甲制度下的都保长。这些好汉,对老百姓来说可未必是真好汉,他们获取了权力后,通过差遣壮丁上下番,组织他们训练,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