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宋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一个是子凭母贵,母亲受宠,儿子自然受宠,历史上不乏因为皇帝宠爱某个后妃而更改储君人选的;另一个原因就纯粹是皇子自身讨喜,跟皇帝相处亲密。
郓王赵楷恰好这两点都符合,他母亲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而且跟皇后自成一党,在宫中过去连先皇后都让着她们,同时赵楷极有文采,他参加科举能考中状元,可为什么去考状元,皇子又不能去做官,而且颇有些胡闹的成分,其实不过是为了讨皇帝欢心,如果被臣子知道了,反而容易引来弹劾,攻击皇子蔑视科举。事情不出意料,当赵楷的文章被考官推送到宋徽宗面前的时候,徽宗窃喜不已,悄悄点了第二名为状元,让赵楷没有成为文官眼中的焦点。
赵楷文采斐然,深得皇帝喜欢,每次大宴群臣,尤其是宴请蔡京这样的宠臣的时候,往往都让赵楷陪侍左右,不是刻意冷落太子,而是这种场合,只有赵楷的文采才能发挥用处。宋徽宗和蔡京这些人都有好文采,兴起了赋诗作对,赵楷往往能够唱和呼应,而太子木讷,往往无法对答,十分扫兴。
自己得宠,年岁也相当,赵楷其实已经拥有了极强的皇位竞争力,所顾虑的,其实只有宋朝所谓的祖制。至于太子,不是赵楷自负,事实上他早就已经压制的太子喘不过气,如今只是在苟延残喘。在皇宫里,太子赵恒过的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声色爱好,各种用具甚至比普通庶出的皇子都不如,不是富庶的北宋宫廷供不起他,而是他有意为之,以免给外界留下任何废除他的理由。
太子之所以当的如此卑微,跟赵楷皇次子当得得意是同一个原因造成。当年宋徽宗还没继位之前,只有一个妻子王氏,王氏生性端庄贤淑,但在浪漫气息浓厚的宋徽宗眼里,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徽宗早在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太后宫里的两个女官郑氏和王氏安通款曲。
后来宋徽宗之所以能继位,其实全是向太后极力主张。当时按照任何继位顺序,其实都轮不到宋徽宗。因为死去的皇帝宋哲宗是宋徽宗的兄长,宋哲宗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儿子,只能由同辈兄弟继位,可即便要让弟弟继位,宋徽宗也不是排第一的,别的不说,宋哲宗有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简王赵似,可惜宋哲宗和简王的母亲地位不高,宫中掌权的是向太后,甚至宋哲宗和简王都只能认向太后为嫡母,生母反而不能认。
宋哲宗死后,第一顺位就应该是最亲的胞弟简王,如果不立简王,按照宋哲宗辈皇子年龄,最年长的是申王赵佖,不立嫡就立长,这是原则。即便长幼、嫡庶这些原则都不顾,按照才能,端王的行为举止,当时就不被认可,整日间游手好闲没有正行。
但向太后喜欢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极力主张立端王。声称自己没有儿子,这些皇子都是庶子,这样就抹除了简王身上的嫡传优势,反对庶长子申王,理由是申王有眼疾,这样就抹除了申王的年龄优势。
可是大臣们也无法接受端王继位,因为实在是太荒谬,其中宰相指出端王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针锋相对,搬出已经死去的宋神宗,说他老公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假如宋神宗当初真的有这样的遗照,那都轮不到宋哲宗年幼继位,宋徽宗早就该继位。因此向太后分明是在强词夺理,最后谁说了算,其实就看谁的力量大了。
向太后得到了曾布、蔡卞、许将等一些大臣的支持,最后成功将宋徽宗强行推上帝位。向太后为什么如此厚爱宋徽宗,她手下的两个女官郑氏和王氏的耳边风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向太后看到宋徽宗跟自己手下的婢女勾搭在一起,宋徽宗继位当然对她这个太后也是一件好事,因此大力支持。等到宋徽宗即位后,向太后立刻将郑氏和王氏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对这两个侍女也是宠爱不已,算是投桃报李。
因为在自己的夺权过程中,郑氏和王氏两个狐媚子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加上这两个出身侍女的女子确实姿色过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宋哲宗年纪轻轻,端王怎么看都没什么继位可能的情况下勾搭到一起,因此郑氏和王氏非常得宠。
两人同时出身向太后女官,进入宋徽宗后宫中,就是天然的盟友。他们的后宫对手,就是端王的发妻王皇后。郑氏和王氏两个跟着向太后这个宫斗高手的后妃,宫斗能力超强,王皇后以皇后的地位,都根本斗不过。而她们则各种手段频出,甚至污蔑王皇后行为不端,有亏妇德,并且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派人去调查过。皇后受到这样的屈辱,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五岁就死了。
王皇后死后,郑氏被封为皇后,王氏成为加衔的懿肃贵妃。按照套路,这两个宫斗高手是不可能消停的,斗死了皇后,接着就该他们两个新皇后和皇贵妃内斗了。但机缘巧合,她们两人之间没有了宫斗的因素。因为郑皇后唯一的儿子夭折了,虽然郑皇后跟王贵妃一样得宠,接连生了五个子嗣,可都是女儿。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郑皇后继续跟王贵妃结盟在一起,不过斗争的对象,从过去的王皇后,变成了王皇后唯一的儿子,太子赵恒。太子有皇后母亲在的时候,都斗不过这两个宫斗高手,更何况八岁就失去母亲的情况下,更不是对手,因此在宫中的日子一直过的心惊胆战。
郑皇后没有儿子,她又知道自己当年跟王贵妃迫害皇后的罪行,一旦皇后的儿子继位,郑皇后不能不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后事。尽管让王贵妃的儿子当皇帝,对自己的好处也有限,可至少不是坏事。后来,王贵妃自己也死了,王贵妃一死,留下的这些儿子简直就把郑皇后当亲妈一样,当然有投靠她的打算,但这也让郑皇后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这些从小在她跟前长大的好姐妹的儿子当了皇帝,她个人可以继续稳稳的当太后,继续在后宫横行霸道,就像她过去的主子向太后一样,从她亲族考虑,她的几个女儿也能得到照顾,娘家也能继续飞黄腾达,就像向家一样,宋徽宗连续嫁了两个女儿给向家子弟。
除了这些变故外,王贵妃的长子赵楷也确实争气,才华卓绝,颇有才名,极其讨皇帝欢心,这更加坚定了郑皇后扶持赵楷的决心。
除了郑皇后,赵楷还有一大助力,那就是官僚集团。如今的官僚集团,经过宋徽宗当政几十年后,最得宠的都是蔡京、童贯之辈。这些人只认钱不认人不说,也早就是后宫派系,早在他母亲活着的时候就拉拢过来了。
蔡京之所以受宠,除了蔡京会巴结皇帝之外,跟蔡京天然的派系也有关系。当年扶持宋徽宗上位的官员们,比如蔡卞都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王安石党羽,宋神宗死后,宋哲宗短暂的执政时期,他们被打击的很惨,于是宋哲宗一死,他们就投靠太后扶持宋徽宗。宋徽宗继位之后,也扶持他们,打击当年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党羽。蔡京是蔡卞的哥哥,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这天然的关系,让蔡京渐渐成为王安石变法党的首领,在宋徽宗支持下,继续捡起王安石时期的变法政策。如今虽然蔡京下台了,可是他儿子蔡攸却红极一时,蔡京、蔡攸父子之争是家门内斗,无法更改蔡攸的派系,因此不管是蔡京还是蔡攸都会支持赵楷。
皇后大力支持,皇帝十分宠爱,加上自己天赋使然,外有官僚集团配合,赵楷找不到自己取代太子的理由。
如果不是宋徽宗一直身体不错,还看不到改朝换代的痕迹,恐怕整日惶惶不可终日的太子早就死于某种意外了。
由于郓王赵楷身上绝对的优势,除了一些原则性强,刚直不阿的大臣外,其实没人会坚定的支持太子,而这样刚直的大臣,在宋徽宗一朝如凤毛麟角。因此攀附郓王的官僚权贵极多,康王赵构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
说赵构不起眼,不是赵楷瞧不起人,而是真的不起眼。郓王赵楷受宠的原因,有他母亲王贵妃受宠的因素,康王不受宠的原因,也大多跟他母亲不受宠有关。
赵构的母亲出身十分低微,乃是郑皇后宫中的一个婢女。地位倒也不是主因,因为宋朝不是唐朝,后妃的家族势力决定不了什么。问题是康王的母亲韦氏并不受皇帝喜欢,之所以能够成为后妃,主要是靠着姐妹的帮衬。
因为郑皇后得宠,宋徽宗自然就常常往郑皇后宫里跑,一来二去,跟郑皇后宫里的婢女自然就熟,皇后又难免有个不方便的时候,宋徽宗就看中了其中一个姓乔的宫女,乔氏很仗义,每次皇帝宠幸她,她就极力推荐自己的好姐妹韦氏,就这样,宋徽宗才临幸了韦氏,过后就不在意了。封了乔氏贵妃,却只给了韦氏一个低级的昌平郡君身份,连妃嫔都算不上。可是韦氏运气好,竟然一枪中靶怀上了王子,这就是赵构。母凭子贵,也不过让徽宗给封了一个婕妤,之后按照规矩封赏,不久前才封为婉容,也不过是一个嫔而已,连妃都算不上,更不用提贵妃。
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妃嫔之子,在赵楷面前当然天然低人一等,要不是韦氏出身郑皇后宫中,在宫里时刻巴结奉承郑皇后,也交代儿子要对赵楷毕恭毕敬,算是郑皇后党羽,而赵楷从小几乎就是郑皇后的半个亲儿子,否则赵楷甚至不会对赵构这种地位的王子多看一眼,在森严的宫禁之中,两人甚至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交集。赵楷此时绝对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嫔之子,在一年后会成为皇帝,而他这个随时能弄死太子的强势皇子,会在一年后成为野蛮人的奴隶。
因此赵楷一直都踏实接受康王赵构的奉承,康王也真心实意的奉承这个他心里认定的未来皇帝。
“康王。皇兄叫你坐,你就坐。难道你没听过长兄如父的道理吗?”
说话的是跟赵楷坐在一起的一个年轻公子,他也是一个皇子,不过跟康王不同,他不需要处处小心的奉承赵楷,因为他跟赵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是王贵妃所生的莘王赵植。
赵构这才小心的坐在赵楷兄弟两旁边,却只坐半个屁股,以示敬意。
赵植继续道:“康王。你给想个办法,把那鲛人给拉出来玩玩。我昨日打算跟他亲近亲近的,可府里的家丁不允。一会儿把那鲛人拉出来,你先上去逗逗!”
虽说昨日是家丁不许,担心上了他这个皇子,但鲛人凶暴的名声也让赵植不得不顾虑,否则他脾气来了,几个家丁哪里真敢拦他。今天既然这个康王在场,就让他先去试试,如果没事情,他在上去也不迟。
赵构心中不悦,却不敢表现出来。宋朝皇帝中,少有胆子大的,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外,其他的皇帝胆量甚至不如常人。逼迫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就算是不多上过战场的皇帝了,可他在被宰相寇准硬逼着也没有亲临前线,名曰亲征,甚至连辽军面都没见过,好多次是被寇准拉着袖子,颤颤巍巍硬着头皮登上城墙,但敌人却根本不在城外,而是在河对岸的澶州北城呢。因为皇帝死活都不敢过河!
赵构后来当了皇帝表现的也不怎么样,尽管有各种马屁文章赞颂他出师金军大营的时候,用勇武慑服金兀术等等金国猛将,但实际如何,没人知道。见于史料的,也不过是金军下江南,才刚进入淮河流域,离长江还早呢,在杭州的赵构就怕的要离开杭州逃到海上去。
显然赵构并不是一个胆子大的,赵植让他先去试试传闻十分凶暴的鲛人,赵构开始有些怕了。早知道这样,他就不在赵楷面前逞能了。
但又不能在赵植面前认怂,硬着头皮道:“如此,就先让会一会这孽畜!”
赵植拍手称快,不近处看一看鲛人,他心里始终如猫爪一样不甘心。
赵植的心性一向自在随意,因为不管怎么看,他都会有一个确定且光明的前途。因此赵植平素除了玩就是玩,他母亲王贵妃死的时候,他才十岁,上面有赵楷这个成年的长兄照看,下面只有两个八岁的妹妹,皇帝又因为爱妃之死,对王贵妃留下的几个孩子颇为宠溺,因此赵植从小就养成了不轻易放弃的性格,想要什么一般就要立马得到。
一听几个王爷铁了心,不但要见鲛人,而且要逗一逗,趴在地上的张三脸都吓白了。
如果这几位爷谁伤了,他死八次都不够,赶忙再次磕头劝阻,头都磕出血了。
赵楷见状,叹了一声。
“罢了。一头畜生而已,本王没了兴致!”
这次赵构就坡下驴:“也好。一头畜生,万一冲撞了皇兄,得不偿失。”
只有赵植十分失望。
赵楷其实本来对这些奇珍异兽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赵植缠着他,他才来了点兴致,见一见这些奇珍,若偶有灵感,做出一两副诗篇来,倒也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这鲛人是蔡京下了大力气,准备献给皇帝的,一定不凡。按照以往的惯例,到时候皇帝肯定会招呼大臣们赋诗的,如果他能提前准备,到时候能出口成章,不但讨皇帝欢心,也是在大臣面前露脸的机会。
还有一个原因,赵楷始终都需要蔡京的扶持,因此多向蔡京示好,也是他常做的事情。借着观赏异兽,来拜会拜会蔡京,是一个好理由。
蔡京虽然下野了,即便蔡攸真像外面表现的那样,跟他老子蔡京决裂了,赵楷依然更看好蔡京。不仅仅是蔡京起起伏伏,四起四落,谁也不敢保证他不会东山再起,关键是蔡京当朝任宰相长达十七年之久,门生故吏遍天下,如今朝中当权的多是蔡京党羽,赵楷将来要斗倒太子,离不开这些朝臣的支持。
所以弟弟一鼓动,他也就来了。见蔡京是最重要的,看异兽不过是个由头,看不看并不重要。
因此当蔡京家的家丁再三劝阻,他也不想为这种小事,惹来任何不快。
索性摆摆手:“本王也乏了,走罢!”
说完起身,两个皇子,一个松了一口气,一个满心不情愿,都只能跟着离开。
个,一个是子凭母贵,母亲受宠,儿子自然受宠,历史上不乏因为皇帝宠爱某个后妃而更改储君人选的;另一个原因就纯粹是皇子自身讨喜,跟皇帝相处亲密。
郓王赵楷恰好这两点都符合,他母亲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而且跟皇后自成一党,在宫中过去连先皇后都让着她们,同时赵楷极有文采,他参加科举能考中状元,可为什么去考状元,皇子又不能去做官,而且颇有些胡闹的成分,其实不过是为了讨皇帝欢心,如果被臣子知道了,反而容易引来弹劾,攻击皇子蔑视科举。事情不出意料,当赵楷的文章被考官推送到宋徽宗面前的时候,徽宗窃喜不已,悄悄点了第二名为状元,让赵楷没有成为文官眼中的焦点。
赵楷文采斐然,深得皇帝喜欢,每次大宴群臣,尤其是宴请蔡京这样的宠臣的时候,往往都让赵楷陪侍左右,不是刻意冷落太子,而是这种场合,只有赵楷的文采才能发挥用处。宋徽宗和蔡京这些人都有好文采,兴起了赋诗作对,赵楷往往能够唱和呼应,而太子木讷,往往无法对答,十分扫兴。
自己得宠,年岁也相当,赵楷其实已经拥有了极强的皇位竞争力,所顾虑的,其实只有宋朝所谓的祖制。至于太子,不是赵楷自负,事实上他早就已经压制的太子喘不过气,如今只是在苟延残喘。在皇宫里,太子赵恒过的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声色爱好,各种用具甚至比普通庶出的皇子都不如,不是富庶的北宋宫廷供不起他,而是他有意为之,以免给外界留下任何废除他的理由。
太子之所以当的如此卑微,跟赵楷皇次子当得得意是同一个原因造成。当年宋徽宗还没继位之前,只有一个妻子王氏,王氏生性端庄贤淑,但在浪漫气息浓厚的宋徽宗眼里,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徽宗早在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太后宫里的两个女官郑氏和王氏安通款曲。
后来宋徽宗之所以能继位,其实全是向太后极力主张。当时按照任何继位顺序,其实都轮不到宋徽宗。因为死去的皇帝宋哲宗是宋徽宗的兄长,宋哲宗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儿子,只能由同辈兄弟继位,可即便要让弟弟继位,宋徽宗也不是排第一的,别的不说,宋哲宗有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简王赵似,可惜宋哲宗和简王的母亲地位不高,宫中掌权的是向太后,甚至宋哲宗和简王都只能认向太后为嫡母,生母反而不能认。
宋哲宗死后,第一顺位就应该是最亲的胞弟简王,如果不立简王,按照宋哲宗辈皇子年龄,最年长的是申王赵佖,不立嫡就立长,这是原则。即便长幼、嫡庶这些原则都不顾,按照才能,端王的行为举止,当时就不被认可,整日间游手好闲没有正行。
但向太后喜欢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极力主张立端王。声称自己没有儿子,这些皇子都是庶子,这样就抹除了简王身上的嫡传优势,反对庶长子申王,理由是申王有眼疾,这样就抹除了申王的年龄优势。
可是大臣们也无法接受端王继位,因为实在是太荒谬,其中宰相指出端王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针锋相对,搬出已经死去的宋神宗,说他老公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假如宋神宗当初真的有这样的遗照,那都轮不到宋哲宗年幼继位,宋徽宗早就该继位。因此向太后分明是在强词夺理,最后谁说了算,其实就看谁的力量大了。
向太后得到了曾布、蔡卞、许将等一些大臣的支持,最后成功将宋徽宗强行推上帝位。向太后为什么如此厚爱宋徽宗,她手下的两个女官郑氏和王氏的耳边风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向太后看到宋徽宗跟自己手下的婢女勾搭在一起,宋徽宗继位当然对她这个太后也是一件好事,因此大力支持。等到宋徽宗即位后,向太后立刻将郑氏和王氏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对这两个侍女也是宠爱不已,算是投桃报李。
因为在自己的夺权过程中,郑氏和王氏两个狐媚子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加上这两个出身侍女的女子确实姿色过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宋哲宗年纪轻轻,端王怎么看都没什么继位可能的情况下勾搭到一起,因此郑氏和王氏非常得宠。
两人同时出身向太后女官,进入宋徽宗后宫中,就是天然的盟友。他们的后宫对手,就是端王的发妻王皇后。郑氏和王氏两个跟着向太后这个宫斗高手的后妃,宫斗能力超强,王皇后以皇后的地位,都根本斗不过。而她们则各种手段频出,甚至污蔑王皇后行为不端,有亏妇德,并且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派人去调查过。皇后受到这样的屈辱,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五岁就死了。
王皇后死后,郑氏被封为皇后,王氏成为加衔的懿肃贵妃。按照套路,这两个宫斗高手是不可能消停的,斗死了皇后,接着就该他们两个新皇后和皇贵妃内斗了。但机缘巧合,她们两人之间没有了宫斗的因素。因为郑皇后唯一的儿子夭折了,虽然郑皇后跟王贵妃一样得宠,接连生了五个子嗣,可都是女儿。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郑皇后继续跟王贵妃结盟在一起,不过斗争的对象,从过去的王皇后,变成了王皇后唯一的儿子,太子赵恒。太子有皇后母亲在的时候,都斗不过这两个宫斗高手,更何况八岁就失去母亲的情况下,更不是对手,因此在宫中的日子一直过的心惊胆战。
郑皇后没有儿子,她又知道自己当年跟王贵妃迫害皇后的罪行,一旦皇后的儿子继位,郑皇后不能不考虑一下自己的身后事。尽管让王贵妃的儿子当皇帝,对自己的好处也有限,可至少不是坏事。后来,王贵妃自己也死了,王贵妃一死,留下的这些儿子简直就把郑皇后当亲妈一样,当然有投靠她的打算,但这也让郑皇后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这些从小在她跟前长大的好姐妹的儿子当了皇帝,她个人可以继续稳稳的当太后,继续在后宫横行霸道,就像她过去的主子向太后一样,从她亲族考虑,她的几个女儿也能得到照顾,娘家也能继续飞黄腾达,就像向家一样,宋徽宗连续嫁了两个女儿给向家子弟。
除了这些变故外,王贵妃的长子赵楷也确实争气,才华卓绝,颇有才名,极其讨皇帝欢心,这更加坚定了郑皇后扶持赵楷的决心。
除了郑皇后,赵楷还有一大助力,那就是官僚集团。如今的官僚集团,经过宋徽宗当政几十年后,最得宠的都是蔡京、童贯之辈。这些人只认钱不认人不说,也早就是后宫派系,早在他母亲活着的时候就拉拢过来了。
蔡京之所以受宠,除了蔡京会巴结皇帝之外,跟蔡京天然的派系也有关系。当年扶持宋徽宗上位的官员们,比如蔡卞都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王安石党羽,宋神宗死后,宋哲宗短暂的执政时期,他们被打击的很惨,于是宋哲宗一死,他们就投靠太后扶持宋徽宗。宋徽宗继位之后,也扶持他们,打击当年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党羽。蔡京是蔡卞的哥哥,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这天然的关系,让蔡京渐渐成为王安石变法党的首领,在宋徽宗支持下,继续捡起王安石时期的变法政策。如今虽然蔡京下台了,可是他儿子蔡攸却红极一时,蔡京、蔡攸父子之争是家门内斗,无法更改蔡攸的派系,因此不管是蔡京还是蔡攸都会支持赵楷。
皇后大力支持,皇帝十分宠爱,加上自己天赋使然,外有官僚集团配合,赵楷找不到自己取代太子的理由。
如果不是宋徽宗一直身体不错,还看不到改朝换代的痕迹,恐怕整日惶惶不可终日的太子早就死于某种意外了。
由于郓王赵楷身上绝对的优势,除了一些原则性强,刚直不阿的大臣外,其实没人会坚定的支持太子,而这样刚直的大臣,在宋徽宗一朝如凤毛麟角。因此攀附郓王的官僚权贵极多,康王赵构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
说赵构不起眼,不是赵楷瞧不起人,而是真的不起眼。郓王赵楷受宠的原因,有他母亲王贵妃受宠的因素,康王不受宠的原因,也大多跟他母亲不受宠有关。
赵构的母亲出身十分低微,乃是郑皇后宫中的一个婢女。地位倒也不是主因,因为宋朝不是唐朝,后妃的家族势力决定不了什么。问题是康王的母亲韦氏并不受皇帝喜欢,之所以能够成为后妃,主要是靠着姐妹的帮衬。
因为郑皇后得宠,宋徽宗自然就常常往郑皇后宫里跑,一来二去,跟郑皇后宫里的婢女自然就熟,皇后又难免有个不方便的时候,宋徽宗就看中了其中一个姓乔的宫女,乔氏很仗义,每次皇帝宠幸她,她就极力推荐自己的好姐妹韦氏,就这样,宋徽宗才临幸了韦氏,过后就不在意了。封了乔氏贵妃,却只给了韦氏一个低级的昌平郡君身份,连妃嫔都算不上。可是韦氏运气好,竟然一枪中靶怀上了王子,这就是赵构。母凭子贵,也不过让徽宗给封了一个婕妤,之后按照规矩封赏,不久前才封为婉容,也不过是一个嫔而已,连妃都算不上,更不用提贵妃。
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妃嫔之子,在赵楷面前当然天然低人一等,要不是韦氏出身郑皇后宫中,在宫里时刻巴结奉承郑皇后,也交代儿子要对赵楷毕恭毕敬,算是郑皇后党羽,而赵楷从小几乎就是郑皇后的半个亲儿子,否则赵楷甚至不会对赵构这种地位的王子多看一眼,在森严的宫禁之中,两人甚至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交集。赵楷此时绝对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嫔之子,在一年后会成为皇帝,而他这个随时能弄死太子的强势皇子,会在一年后成为野蛮人的奴隶。
因此赵楷一直都踏实接受康王赵构的奉承,康王也真心实意的奉承这个他心里认定的未来皇帝。
“康王。皇兄叫你坐,你就坐。难道你没听过长兄如父的道理吗?”
说话的是跟赵楷坐在一起的一个年轻公子,他也是一个皇子,不过跟康王不同,他不需要处处小心的奉承赵楷,因为他跟赵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是王贵妃所生的莘王赵植。
赵构这才小心的坐在赵楷兄弟两旁边,却只坐半个屁股,以示敬意。
赵植继续道:“康王。你给想个办法,把那鲛人给拉出来玩玩。我昨日打算跟他亲近亲近的,可府里的家丁不允。一会儿把那鲛人拉出来,你先上去逗逗!”
虽说昨日是家丁不许,担心上了他这个皇子,但鲛人凶暴的名声也让赵植不得不顾虑,否则他脾气来了,几个家丁哪里真敢拦他。今天既然这个康王在场,就让他先去试试,如果没事情,他在上去也不迟。
赵构心中不悦,却不敢表现出来。宋朝皇帝中,少有胆子大的,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外,其他的皇帝胆量甚至不如常人。逼迫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就算是不多上过战场的皇帝了,可他在被宰相寇准硬逼着也没有亲临前线,名曰亲征,甚至连辽军面都没见过,好多次是被寇准拉着袖子,颤颤巍巍硬着头皮登上城墙,但敌人却根本不在城外,而是在河对岸的澶州北城呢。因为皇帝死活都不敢过河!
赵构后来当了皇帝表现的也不怎么样,尽管有各种马屁文章赞颂他出师金军大营的时候,用勇武慑服金兀术等等金国猛将,但实际如何,没人知道。见于史料的,也不过是金军下江南,才刚进入淮河流域,离长江还早呢,在杭州的赵构就怕的要离开杭州逃到海上去。
显然赵构并不是一个胆子大的,赵植让他先去试试传闻十分凶暴的鲛人,赵构开始有些怕了。早知道这样,他就不在赵楷面前逞能了。
但又不能在赵植面前认怂,硬着头皮道:“如此,就先让会一会这孽畜!”
赵植拍手称快,不近处看一看鲛人,他心里始终如猫爪一样不甘心。
赵植的心性一向自在随意,因为不管怎么看,他都会有一个确定且光明的前途。因此赵植平素除了玩就是玩,他母亲王贵妃死的时候,他才十岁,上面有赵楷这个成年的长兄照看,下面只有两个八岁的妹妹,皇帝又因为爱妃之死,对王贵妃留下的几个孩子颇为宠溺,因此赵植从小就养成了不轻易放弃的性格,想要什么一般就要立马得到。
一听几个王爷铁了心,不但要见鲛人,而且要逗一逗,趴在地上的张三脸都吓白了。
如果这几位爷谁伤了,他死八次都不够,赶忙再次磕头劝阻,头都磕出血了。
赵楷见状,叹了一声。
“罢了。一头畜生而已,本王没了兴致!”
这次赵构就坡下驴:“也好。一头畜生,万一冲撞了皇兄,得不偿失。”
只有赵植十分失望。
赵楷其实本来对这些奇珍异兽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赵植缠着他,他才来了点兴致,见一见这些奇珍,若偶有灵感,做出一两副诗篇来,倒也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这鲛人是蔡京下了大力气,准备献给皇帝的,一定不凡。按照以往的惯例,到时候皇帝肯定会招呼大臣们赋诗的,如果他能提前准备,到时候能出口成章,不但讨皇帝欢心,也是在大臣面前露脸的机会。
还有一个原因,赵楷始终都需要蔡京的扶持,因此多向蔡京示好,也是他常做的事情。借着观赏异兽,来拜会拜会蔡京,是一个好理由。
蔡京虽然下野了,即便蔡攸真像外面表现的那样,跟他老子蔡京决裂了,赵楷依然更看好蔡京。不仅仅是蔡京起起伏伏,四起四落,谁也不敢保证他不会东山再起,关键是蔡京当朝任宰相长达十七年之久,门生故吏遍天下,如今朝中当权的多是蔡京党羽,赵楷将来要斗倒太子,离不开这些朝臣的支持。
所以弟弟一鼓动,他也就来了。见蔡京是最重要的,看异兽不过是个由头,看不看并不重要。
因此当蔡京家的家丁再三劝阻,他也不想为这种小事,惹来任何不快。
索性摆摆手:“本王也乏了,走罢!”
说完起身,两个皇子,一个松了一口气,一个满心不情愿,都只能跟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