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lh04.com,明末之再造天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姓,令崇祯很是失望、愤怒和无奈。
所以后面再有什么大捷之类的报告,已经不能使崇祯的心情有任何激动了,先去查实了再说,那些官员不要脸,他这个皇帝还要呢。
内阁再三保证,这是各部门共同查实的结果,绝无虚假。只是战果非常丰盛,具体数目还在整理核实,一旦核实完毕就会押送京城。况且还有数百的战俘,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了假的。
有了众多大臣的作保,崇祯才敢相信这是真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连忙询问具体经过。
首辅温体仁早有准备,将一场香河大战是说的跌宕起伏、热血沸腾,将大明将士说的个个忠君爱国、舍身忘死,比现实精彩多了,偏偏崇祯非常爱听,听的是眉飞色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连日来都是各种坏消息,不是哪里被攻陷,就是谁战死沙场,仅有的一些捷报也是小猫三两只,不痛不痒,根本无济于事。只有香河这样的大胜才是崇祯和朝廷需要的,国事颓废,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
得知东江军跨海前来勤王,崇祯更是动容,愈发感动。东江镇孤悬海外,处境艰难崇祯是知道的。即便是如此东江军镇依然派出了人马前来勤王,而且战果辉煌,比京师里那些养尊处优的老爷兵不知道强出多少。
随即崇祯吩咐尽快落实东江军的功劳,拿出奖励方案,安排东江军入京献俘。
内阁自然是不会反对,现在京师里暗流涌动,针对这次清军入侵造成的恶果,要求严惩失职官员的呼声不断高涨,内阁也不能幸免。这次趁机大肆褒奖东江军及相关有功人员可以很好的转移大众的视线,也表示朝廷并不是没有作为,还是有忠勇之士奋勇抗敌的。
很快更加详实的战报上交到了京城,东江军上报的战绩是斩首一千一百零八,俘虏三百,比起真实的战绩少了一大半。不过即便如此也非常令人震撼了,特别是俘虏三百最是难得,可以使献俘仪式更加完美。
与此同时,京师各地上呈的捷报开始爆发,斩获十几级、几十级、上百级鞑子首级的捷报仿佛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东江军分润出的鞑子脑袋在手,这些官员的底气很足。甭管你怎么质疑,真实的鞑子脑袋不会作假,那老子的战功你就得认。
很多原本被裁定为有罪的官员开始咸鱼大翻身,不但改判无罪,还核定为有功人员。个别来头大、舍得下本钱的官员,因为分润的首级多,甚至直接升官了。
可以说鲁若麟的这次进京不但自己缴获颇多,还直接拯救了很多文武官员的仕途生涯甚至性命。要知道朝中的官员们大都是有派系的,相互之间也是争斗不断,这次难得的意见统一,对香河大捷有功人员议定的赏赐那是从优从速办理,这就是分人头的直接效果。
进京献俘的事情鲁若麟没什么兴趣,沈志祥却激动得不行。这可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万众瞩目,还可以面见天子,老沈家的祖坟都冒青烟了。为了把面子做足,将事情做的完美,鲁若麟特意安排了一千将士随同沈志祥进京。
随行的是三百鞑子俘虏以及各种清军旗帜、铠甲、腰牌等战利品,当然一千多的鞑子首级也是重要的祭品。这些东西对鲁若麟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但对朝廷的献俘仪式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崇祯皇帝兴高采烈的主持了献俘仪式,整个京师压抑的气氛也在这次献俘后有了一些活力,特别是那三百的俘虏更是受到了京师百姓的“夹道欢迎”,烂菜叶、石块、粪块等轮番攻击,咒骂声一直就没有停过。
崇祯皇帝还特意向太庙献捷,以前是一直没脸进太庙,现在终于有拿的出手的功绩好向祖宗们汇报一下了。并且亲自设宴款待了沈志祥及田思茂、周家谟等,朝廷内的高官们都有出席,给足了这些有功之臣面子。
内阁对东江镇总兵沈世魁拟定的奖励是加封东江伯,得到了崇祯的认可。这即是对东江军香河大捷的奖赏,也是对他忠勇为国,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肯定。
特别是东江军千里奔袭进京勤王,勇于野战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样的举动在政治上也是要大加鼓励的。只要看看京城里住的都是谁,除了皇帝,满朝高官、勋贵都在这里好不好。以后要是点子背鞑子再来袭击的话,京城的那些老爷军是真的靠不住,还是需要外军来救场的。
直接指挥战斗的沈志祥升为总兵官,官阶加授为龙虎将军,勋位上护军,妥妥的正二品待遇,并萌一子世袭锦衣卫千户,另有众多钱财赏赐。因为天津总兵巢丕昌在昌平组织防御时兵败投降清军,造成天津总兵的位置空缺,正好被朝廷拿来赏赐给了沈志祥。既然此部东江军如此能打,放回东江镇岂不可惜了,留在京师周边拱卫京师安全岂不是更好。
相比起危险、艰苦的皮岛,沈志祥当然更愿意呆在天津这个繁华之地,自然是满意的不得了。
其他参战人员也都获得了升赏,田思茂更是连升几级,直接安排到江南做知府去了,可谓一步登天。周家谟也提升一级为副将,并授镇国将军,加武勋护军。其他有功人员的奖励基本按照沈志祥的上报来安排的,连鲁若麟那里假的偏将刘兴汉也升职为参将了,底下各级官兵只要是上报上去了的,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兵部是非常给面子的。
所以济州岛参战部队很多人都在大明的兵部获得了官身,这些官兵在东江镇都是有名册的,典型的一套人马两套班子。东江镇山高皇帝远,人员流动非常大,除非是那些高级将领,底下的低级武官和士兵,谁也没有兴趣去一一核实。即使有人发现其中有猫腻,在大势所趋之下,也没人傻到去揭穿。
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东江镇的军官们,沈志祥底下很多部曲和亲信家丁等都升了官,即使是那些远在东江镇根本就没有参战的军官也被一股脑升职了,这也就是鲁若麟不稀罕,便宜了沈志祥他们。
姓,令崇祯很是失望、愤怒和无奈。
所以后面再有什么大捷之类的报告,已经不能使崇祯的心情有任何激动了,先去查实了再说,那些官员不要脸,他这个皇帝还要呢。
内阁再三保证,这是各部门共同查实的结果,绝无虚假。只是战果非常丰盛,具体数目还在整理核实,一旦核实完毕就会押送京城。况且还有数百的战俘,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了假的。
有了众多大臣的作保,崇祯才敢相信这是真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连忙询问具体经过。
首辅温体仁早有准备,将一场香河大战是说的跌宕起伏、热血沸腾,将大明将士说的个个忠君爱国、舍身忘死,比现实精彩多了,偏偏崇祯非常爱听,听的是眉飞色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连日来都是各种坏消息,不是哪里被攻陷,就是谁战死沙场,仅有的一些捷报也是小猫三两只,不痛不痒,根本无济于事。只有香河这样的大胜才是崇祯和朝廷需要的,国事颓废,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
得知东江军跨海前来勤王,崇祯更是动容,愈发感动。东江镇孤悬海外,处境艰难崇祯是知道的。即便是如此东江军镇依然派出了人马前来勤王,而且战果辉煌,比京师里那些养尊处优的老爷兵不知道强出多少。
随即崇祯吩咐尽快落实东江军的功劳,拿出奖励方案,安排东江军入京献俘。
内阁自然是不会反对,现在京师里暗流涌动,针对这次清军入侵造成的恶果,要求严惩失职官员的呼声不断高涨,内阁也不能幸免。这次趁机大肆褒奖东江军及相关有功人员可以很好的转移大众的视线,也表示朝廷并不是没有作为,还是有忠勇之士奋勇抗敌的。
很快更加详实的战报上交到了京城,东江军上报的战绩是斩首一千一百零八,俘虏三百,比起真实的战绩少了一大半。不过即便如此也非常令人震撼了,特别是俘虏三百最是难得,可以使献俘仪式更加完美。
与此同时,京师各地上呈的捷报开始爆发,斩获十几级、几十级、上百级鞑子首级的捷报仿佛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东江军分润出的鞑子脑袋在手,这些官员的底气很足。甭管你怎么质疑,真实的鞑子脑袋不会作假,那老子的战功你就得认。
很多原本被裁定为有罪的官员开始咸鱼大翻身,不但改判无罪,还核定为有功人员。个别来头大、舍得下本钱的官员,因为分润的首级多,甚至直接升官了。
可以说鲁若麟的这次进京不但自己缴获颇多,还直接拯救了很多文武官员的仕途生涯甚至性命。要知道朝中的官员们大都是有派系的,相互之间也是争斗不断,这次难得的意见统一,对香河大捷有功人员议定的赏赐那是从优从速办理,这就是分人头的直接效果。
进京献俘的事情鲁若麟没什么兴趣,沈志祥却激动得不行。这可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万众瞩目,还可以面见天子,老沈家的祖坟都冒青烟了。为了把面子做足,将事情做的完美,鲁若麟特意安排了一千将士随同沈志祥进京。
随行的是三百鞑子俘虏以及各种清军旗帜、铠甲、腰牌等战利品,当然一千多的鞑子首级也是重要的祭品。这些东西对鲁若麟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但对朝廷的献俘仪式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崇祯皇帝兴高采烈的主持了献俘仪式,整个京师压抑的气氛也在这次献俘后有了一些活力,特别是那三百的俘虏更是受到了京师百姓的“夹道欢迎”,烂菜叶、石块、粪块等轮番攻击,咒骂声一直就没有停过。
崇祯皇帝还特意向太庙献捷,以前是一直没脸进太庙,现在终于有拿的出手的功绩好向祖宗们汇报一下了。并且亲自设宴款待了沈志祥及田思茂、周家谟等,朝廷内的高官们都有出席,给足了这些有功之臣面子。
内阁对东江镇总兵沈世魁拟定的奖励是加封东江伯,得到了崇祯的认可。这即是对东江军香河大捷的奖赏,也是对他忠勇为国,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肯定。
特别是东江军千里奔袭进京勤王,勇于野战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样的举动在政治上也是要大加鼓励的。只要看看京城里住的都是谁,除了皇帝,满朝高官、勋贵都在这里好不好。以后要是点子背鞑子再来袭击的话,京城的那些老爷军是真的靠不住,还是需要外军来救场的。
直接指挥战斗的沈志祥升为总兵官,官阶加授为龙虎将军,勋位上护军,妥妥的正二品待遇,并萌一子世袭锦衣卫千户,另有众多钱财赏赐。因为天津总兵巢丕昌在昌平组织防御时兵败投降清军,造成天津总兵的位置空缺,正好被朝廷拿来赏赐给了沈志祥。既然此部东江军如此能打,放回东江镇岂不可惜了,留在京师周边拱卫京师安全岂不是更好。
相比起危险、艰苦的皮岛,沈志祥当然更愿意呆在天津这个繁华之地,自然是满意的不得了。
其他参战人员也都获得了升赏,田思茂更是连升几级,直接安排到江南做知府去了,可谓一步登天。周家谟也提升一级为副将,并授镇国将军,加武勋护军。其他有功人员的奖励基本按照沈志祥的上报来安排的,连鲁若麟那里假的偏将刘兴汉也升职为参将了,底下各级官兵只要是上报上去了的,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兵部是非常给面子的。
所以济州岛参战部队很多人都在大明的兵部获得了官身,这些官兵在东江镇都是有名册的,典型的一套人马两套班子。东江镇山高皇帝远,人员流动非常大,除非是那些高级将领,底下的低级武官和士兵,谁也没有兴趣去一一核实。即使有人发现其中有猫腻,在大势所趋之下,也没人傻到去揭穿。
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东江镇的军官们,沈志祥底下很多部曲和亲信家丁等都升了官,即使是那些远在东江镇根本就没有参战的军官也被一股脑升职了,这也就是鲁若麟不稀罕,便宜了沈志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