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暴君刘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李严沉吟一下:“是。”
“樊梨香。”
“在。”樊梨香踏步出列。
“你是荆南农民军领袖,在庶族和寒门中威望甚高,在襄江之难,也让襄江两岸人民家喻户晓,李严负责整体把关,你就负责宣读政令,贴告示浪费布匹,本官没那么多布,百姓也看不懂。
你的兵马不用承担作战任务,带着你手下的人分散到襄阳城内城郊,各处宣讲,务必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有这三个政令,并且知道这三个政令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刘璋想了一下,又道:“那些逃走的世族和寒门土地,一律收归朝廷,并让给缺少土地的人家耕种,没有租税,只有赋税。”
以前刘璋一直陷入一个误区,土地令平租,收取租税,认为名正言顺,现在才发现,赋税与租税一字之差,让租种者心情完全不一样,租税,说明是租国家的,赋税,就好像土地是自己的一般,仅仅是不能买卖。
租税感觉是附加的费用,而上缴给国家的赋税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变了一字,税还是收那么多,租种者心情完全不一样。
“怎么调动民心,你应该知道。”刘璋看着樊梨香道,对于蛊惑人心,刘璋对樊梨香还是很有信心的。
“是。”樊梨香答应一声,如淡淡远山的秀眉微微下垂,心里对刘璋那句:“你的兵马不用承担作战任务”让樊梨香有些不爽,自己这支农民军,看来不但其他将领瞧不起,连刘璋也瞧不起,自己就算不会打仗,也一定要让他们见识一下这支军队的厉害。
布置完一切,刘璋舒了一口气,手里揣着徐庶给的那个锦囊,脑海中又浮现出徐庶在锦囊中说的话。
锦囊开头,徐庶诉说了自己的心境。
当年为寒门,与多少庶族寒门一样,徐庶渴望融入世族一员,做梦都想,这也是他发奋学武学文的原因,就是想在能力上远远超过那些世族子弟,获得他们的认可。
可是,大汉四百年形成的风气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徐庶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寒门的身份,始终低人一等,最后,是司马徽改变了这一切,徐庶拜在司马徽门下,终于获得了门阀子弟的认可,终于可以与那些豪门子弟一起,座谈古今。
可是,当司马徽以恩情相迫,要自己投靠刘表,而庞统与诸葛亮却可〖自〗由选择的时候,徐庶十年迷梦,大梦初醒,实际上,自己的庶族地位从来没有改变过。
徐庶在锦囊里说了一句话,刘璋印象深刻。
“若当年有皇叔,不会有今日之徐庶。”
很多寒门的优秀子弟,如果不与世族相善,根本不可能出人头地,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徐庶在锦囊里说,其实,从心里来讲,他从来不想与刘璋对敌,而是打心里渴望刘璋能成功。
“师门恩情,庶不得不与皇叔对敌。”
刘璋每次看到这句话,都忍不住揉紧绢帛,徐庶与其他有识之士一样,都不认为刘璋能成功,但是经过白川、襄阳两战,徐庶虽然接连败北,脸上忧愁,心中却是高兴的,慢慢的,徐庶觉得,刘璋要达成自己的宏愿,让万千有远大志向的庶族寒门翻身,也不是一丝希望都没有。
而只要有一丝希望,徐庶已经欣慰,在临死前,愿意为刘璋尽绵薄之力。
锦囊三条建议。
第一,任用李严为襄阳令,李严本为世族子弟,但是刘璋只要让他发挥才能,可保忠心,而最重要的,李严半途投效川营,身居高位,可以给天下世族竖立一个典范。
这个典范作用太多,本为世族,治理世族更熟练,也不会因为身份问题遭到世族太大排斥,而最重要的是向世族表明,川军并不是要把世族赶尽杀绝,只要支持三大政令,就可为高官。
这对于世族中许多想一展才能的人,绝对是一个极大诱惑,当今天下,能够尽展其才的雄主已经很少了,江东被本土世族把持,曹操袁绍羽翼已满,唯独川军在人才上还是一个空壳,任何一个人才投效,别说闲置,甚至可能被当成两个人用。
就像庞统这样的人一样。
第二,铲除蔡氏,实际上这个女人已经是荆州蔡家的当家人,十年积淀的威信,不因是州牧夫人加强和削弱,蔡瑁和蔡家族长都会听她的命令做事,冷静而阴狠,不可不除。
第三,用律法,不用人治,川军之前宣导三大政令,侧重点都在世族,而三大政令实施对象,确实是世族,可是虽然这是事实,却容易引起世族逆反心理,让他们觉得川军就是针对他们的,就是他们的敌人。
而当刘璋对那些世族子弟屠杀时,也是以抗拒自己的政令诛杀,让人认为是那些被屠者,藐视了刘璋的威严。
而将三大政令写入律法,就大不一样,虽然实质未变,但总给人一种公平的感觉,只有那些天生优越感浓重的人,才会反感,而真正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因为有理可循,世族畏惧三大政令不再是畏惧刘璋的屠刀和刘璋那一张杀伐之脸,而是白纸黑字的条文,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条文,清晰地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
一个杀气腾腾的大汉提着一把大刀,跑到别人院里虎吼一声:“交一箩米给我。”
和,一个杀气腾腾的大汉提着一把大刀,递给主人家一张纸,上面写着:“交一箩米给我。”
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
李严、杨子商、樊梨香领命出去了,法正一直在想着刘璋的命令含义,这时回过神来,对刘璋道:“主公,如今襄阳已经拿下,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你觉得呢?”刘璋问法正,将锦囊揣入怀中。
“我们当整训军队,回川休整,养兵一到两年,出川北伐。”法正沉声道。
刘璋打了个哈欠,进城时被太阳晒了,现在有些发困,手撑着额头想了一会道:“我们不能休整。”
sp; 李严沉吟一下:“是。”
“樊梨香。”
“在。”樊梨香踏步出列。
“你是荆南农民军领袖,在庶族和寒门中威望甚高,在襄江之难,也让襄江两岸人民家喻户晓,李严负责整体把关,你就负责宣读政令,贴告示浪费布匹,本官没那么多布,百姓也看不懂。
你的兵马不用承担作战任务,带着你手下的人分散到襄阳城内城郊,各处宣讲,务必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有这三个政令,并且知道这三个政令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刘璋想了一下,又道:“那些逃走的世族和寒门土地,一律收归朝廷,并让给缺少土地的人家耕种,没有租税,只有赋税。”
以前刘璋一直陷入一个误区,土地令平租,收取租税,认为名正言顺,现在才发现,赋税与租税一字之差,让租种者心情完全不一样,租税,说明是租国家的,赋税,就好像土地是自己的一般,仅仅是不能买卖。
租税感觉是附加的费用,而上缴给国家的赋税不是天经地义的么?变了一字,税还是收那么多,租种者心情完全不一样。
“怎么调动民心,你应该知道。”刘璋看着樊梨香道,对于蛊惑人心,刘璋对樊梨香还是很有信心的。
“是。”樊梨香答应一声,如淡淡远山的秀眉微微下垂,心里对刘璋那句:“你的兵马不用承担作战任务”让樊梨香有些不爽,自己这支农民军,看来不但其他将领瞧不起,连刘璋也瞧不起,自己就算不会打仗,也一定要让他们见识一下这支军队的厉害。
布置完一切,刘璋舒了一口气,手里揣着徐庶给的那个锦囊,脑海中又浮现出徐庶在锦囊中说的话。
锦囊开头,徐庶诉说了自己的心境。
当年为寒门,与多少庶族寒门一样,徐庶渴望融入世族一员,做梦都想,这也是他发奋学武学文的原因,就是想在能力上远远超过那些世族子弟,获得他们的认可。
可是,大汉四百年形成的风气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徐庶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寒门的身份,始终低人一等,最后,是司马徽改变了这一切,徐庶拜在司马徽门下,终于获得了门阀子弟的认可,终于可以与那些豪门子弟一起,座谈古今。
可是,当司马徽以恩情相迫,要自己投靠刘表,而庞统与诸葛亮却可〖自〗由选择的时候,徐庶十年迷梦,大梦初醒,实际上,自己的庶族地位从来没有改变过。
徐庶在锦囊里说了一句话,刘璋印象深刻。
“若当年有皇叔,不会有今日之徐庶。”
很多寒门的优秀子弟,如果不与世族相善,根本不可能出人头地,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徐庶在锦囊里说,其实,从心里来讲,他从来不想与刘璋对敌,而是打心里渴望刘璋能成功。
“师门恩情,庶不得不与皇叔对敌。”
刘璋每次看到这句话,都忍不住揉紧绢帛,徐庶与其他有识之士一样,都不认为刘璋能成功,但是经过白川、襄阳两战,徐庶虽然接连败北,脸上忧愁,心中却是高兴的,慢慢的,徐庶觉得,刘璋要达成自己的宏愿,让万千有远大志向的庶族寒门翻身,也不是一丝希望都没有。
而只要有一丝希望,徐庶已经欣慰,在临死前,愿意为刘璋尽绵薄之力。
锦囊三条建议。
第一,任用李严为襄阳令,李严本为世族子弟,但是刘璋只要让他发挥才能,可保忠心,而最重要的,李严半途投效川营,身居高位,可以给天下世族竖立一个典范。
这个典范作用太多,本为世族,治理世族更熟练,也不会因为身份问题遭到世族太大排斥,而最重要的是向世族表明,川军并不是要把世族赶尽杀绝,只要支持三大政令,就可为高官。
这对于世族中许多想一展才能的人,绝对是一个极大诱惑,当今天下,能够尽展其才的雄主已经很少了,江东被本土世族把持,曹操袁绍羽翼已满,唯独川军在人才上还是一个空壳,任何一个人才投效,别说闲置,甚至可能被当成两个人用。
就像庞统这样的人一样。
第二,铲除蔡氏,实际上这个女人已经是荆州蔡家的当家人,十年积淀的威信,不因是州牧夫人加强和削弱,蔡瑁和蔡家族长都会听她的命令做事,冷静而阴狠,不可不除。
第三,用律法,不用人治,川军之前宣导三大政令,侧重点都在世族,而三大政令实施对象,确实是世族,可是虽然这是事实,却容易引起世族逆反心理,让他们觉得川军就是针对他们的,就是他们的敌人。
而当刘璋对那些世族子弟屠杀时,也是以抗拒自己的政令诛杀,让人认为是那些被屠者,藐视了刘璋的威严。
而将三大政令写入律法,就大不一样,虽然实质未变,但总给人一种公平的感觉,只有那些天生优越感浓重的人,才会反感,而真正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因为有理可循,世族畏惧三大政令不再是畏惧刘璋的屠刀和刘璋那一张杀伐之脸,而是白纸黑字的条文,并且可以根据这些条文,清晰地衡量自己的利益得失。
一个杀气腾腾的大汉提着一把大刀,跑到别人院里虎吼一声:“交一箩米给我。”
和,一个杀气腾腾的大汉提着一把大刀,递给主人家一张纸,上面写着:“交一箩米给我。”
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
李严、杨子商、樊梨香领命出去了,法正一直在想着刘璋的命令含义,这时回过神来,对刘璋道:“主公,如今襄阳已经拿下,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你觉得呢?”刘璋问法正,将锦囊揣入怀中。
“我们当整训军队,回川休整,养兵一到两年,出川北伐。”法正沉声道。
刘璋打了个哈欠,进城时被太阳晒了,现在有些发困,手撑着额头想了一会道:“我们不能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