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御前总管升职手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楚有钱有粮,加上大旱的地方集中在辉江以北地区,江南很多地方水网稠密,根本不受大旱影响,出产又十分丰富,所以应付一场旱灾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算是再打一仗,也能够承担得起。
所以朝堂上,已经十分积极的开始筹划,如何让西北戎族主动挑起战争。这样一来大楚,自然就站在了大义的一边,无论如何反击都是应该的。
最重要的是,戎族虽然好战,但也不傻,仓促开战对他们不利,想要打下城池更是白日做梦。
所以戎族肯定只是想来劫掠一番就走,准备势必不会很充分。届时大楚军队可以以逸待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然后乘胜追击,占领土地。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就达成战略目标,然后开始死守。
一旦攻防转换,主动权就握在了大楚这一边。而在守城战之中,草原民族想要胜过大楚,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事僵持到明年春天,戎族便不得不退回草原,休养生息。如此,大楚想要占领土地的目标便能够顺利实现了。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设想,中间可能会出现种种变故。但是目前为止,所有人都对战争抱着乐观的估计,兴致勃勃打算去争抢功劳。这种必胜的战争,只要沾上一点关系就能获得功劳,这种好事谁也不会嫌多不是?
这个消息还是小全给平安带来的。他现在对着平安越发热情了,因为平安的提醒,二皇子才会在朝中据理力争,主张探查草原方面的动向。结果果然不错,现在在朝堂上的声望很高,这一次的战争,肯定能够插手。
对于赵璇这样的身份来说,功劳的用处不大,最重要的还是布局和安排自己的人,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件事情上他占了先机,其他人必然都争不过他,所以赵璇志得意满,小全都跟着高兴。
平安也很高兴,“先恭喜殿下了。”
“说起来也有你的功劳在,可惜这事儿不能摆在明面上。”小全道,“不过殿下已经发话了,事后论功行赏,少不了你的那一份。”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平安十分自然的应道。
知道这个消息,平安的确是很高兴。他这边已经有了进展,正想着找个什么样的契机提这件事,现在可不正是时候么?
要打仗,军备再多都不会嫌多的。只要确认他这个方法能够大幅提升产量,皇帝自然不会放着不管。相较于跑到战场上拼死拼活的抢功劳,平安其实还是更喜欢做这种事。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他将那份最终试验成果的表格揣上,回到自己的住处,果然赵璨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了。他最近越发的神出鬼没,平安也懒得询问。
他先是将自己带回来的那把弓挂上去,换下原来的那把,对坐在桌旁的赵璨视若不见。
等他从凳子上跳下来,赵璨才道,“换了一把新的弓?原来的这把送给我吧。”
“你要这个做什么?”平安转头看他。
赵璨脸上的表情十分自然,“我看你挂在墙上挺好看的,也弄一把回去挂一下试试。”
“那你怎么也该弄一把历史名弓,才配得上懋心殿的墙吧?”平安抽了抽嘴角,吐槽他。
赵璨勾了勾嘴角,“我也想,奈何历史上的名刀名剑甚至名枪都不少,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武器,也十分有名,可惜……就是没有弓。”
弓箭是士兵的武器。
而且只要你的力气足够大,那么就能做出更好用的弓来。所以不存在什么“历史名弓”这种东西。
其实平安是故意这么吐槽的,因为他觉得以赵璨的性情,应该挂一把剑才对。结果赵璨还真一本正经的解释了起来。
他只好将那把弓扔过去,“只要殿下不嫌弃,就挂着吧。”
赵璨低头看了一眼,笑得十分开心,“这是平安你亲手做的弓,自然不会嫌弃。”
平安感觉自己无端被噎了一下。他只好跟赵璨说正事,“对了,我在兵仗局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然后将完整的计划书递给赵璨,“你替我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有……这计划我现在递上去怎么样?”
他在做什么赵璨多少知道一点,但没有插手的意思。他相信平安是有分寸的。
不过即便如此,看到纸上的内容,赵璨还是有些吃惊。
他跟目前还有些稚嫩,只想着掌握权力的詹璇不同,有过一世几乎登顶的人生,赵璨可以说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治国方略,考虑不问题也更加全面且现实。他更加清楚,平安的这份计划,一旦成功实施会意味着什么。
“现在恐怕不太合适。”他沉吟半晌,才缓缓道。
有时候利国利民的事情,也要分执行的时间。现在朝堂上的水那么混,平安想要将这件事彻底做成,就必须不停对各方势力妥协。最后事情一定能做成,但他自己还有几分功劳说不好。最重要的是,执行过程中还会出现诸多问题,而这些错误,却又会被归到他的头上去。
现在并不是合适的时机。哪怕借由这场战争也一样。
如果是赵璨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自然会毫无保留的支持平安,但现在却不能。他抬起头看着平安,又说了一遍,“时机不对。”
他本来以为平安会不高兴。毕竟单从表面上看,现在没什么不合适。因为要打仗,需要足够的军资储备,所以平安的提议一定会被同意。但只看平安在弓箭司做这件事就花费了四五个月,若是整个兵仗局都进行改革,没有一两年功夫是不可能的。甚至触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折腾起来,三五年也未必能成。
等到事情办成,战争早就结束。那时平安的处境会更加艰难,上面的责难,内部的反对……最后计划难以执行,承担责任的一定不是别人,而是平安。
不曾想平安闻言,却只是一笑,“我也是这么想的。如今的时机看似正好,其实底下危机重重。”
如果平安是兵仗局掌印太监,事情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可他现在只是个监工。要动兵仗局许多人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他来到兵仗局就开始忙,到现在还没有将这边错综复杂的势力理清楚呢。
“那你的意思是?”赵璨有些意外的问。
平安笑了笑,“别的地方我拿不准,但是弓箭司应该没问题。崔掌司年纪大了,拿一份大功劳,足够养老了。”
“战场上最容易缺少的就是箭支。所以我打算让弓箭司在秦州城设立一个分部,专门生产箭支,运送到前线。你觉得如何?”
“妙极!”赵璨忍不住拊掌赞叹,“真难为你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
在看到平安的计划书时,赵璨脑海中也想出了两三个折中的办法,既能够不错过这次战争,又不必那么大规模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能让平安获得更多的功劳,铺好晋升之路。到时候再以此为契机,一步一步推进,最终实现整个兵仗局的改革。
然而不管哪一个,跟平安的这个比起来,都要逊色许多。
只是在那边生产弓箭,没有什么特别的工艺和步骤,兵仗局这边自然不会不答应。这个做法对战争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功劳绝不会少。最后也能暗暗契合平安打算将兵仗局拆分重组的目标。
想必这个分部成立起来容易,再要撤掉,恐怕就不行了。
反正西北路经常打仗,从秦州那里运送弓箭,还比京城这边节省大笔路上的消耗,朝廷显然也会很乐意保留的。
最妙的是秦州有铁矿,要在那边铸造箭支,便不必从别的地方运送,直接就地冶铁铸造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是将秦州的铁矿从户部的管辖之下分离出来。要知道此前兵仗局使用的铁,都是户部负责转运过来的。但现在既然当地就有,直接划入兵仗局管辖即可。虽说户部不会克扣了兵仗局,但跟别人要和归自己管是两码事。
既然有好处,兵仗局上头的人自然都会支持这个做法。
然而实际上,却是将秦州分部从兵仗局之中分离出来。——所有的一切都能当地自给自足,何必还要看兵仗局的脸色?
不过短时间内,恐怕绝大部分人想不到这里去。
所谓蚕食,不过如此。一点一点的改变,不到最后关头,恐怕某些人都不能够意识到他们手中掌控的东西,早已彻底被挖空了。比之正面相抗,自然还是这种柔和的手段更加合适。
赵璨忍不住看了平安一眼。
他脑子里总是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有时候赵璨真想知道他脑海里到底是个什么构造,如此与众不同。
他想了一会儿,才说,“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秦州虽然铁矿众多,但其实十分混乱。表面上是官营,但实际上都是承包给当地的大族开采冶炼,户部再付钱采买转运。你若是想收拢这些铁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咦?”平安睁大了眼睛,看着赵璨。
赵璨跟他对视。
片刻之后,他才有点儿明白过来了,问平安,“你根本没想到这个?”
“咳……”平安挠头,“暂时还没想到这里呢。”
不过他越想越觉得赵璨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好,好得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还是你的脑子转得更快,这样的话,要办成这事的阻力就小多了。”
“你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就算我不提醒,早晚也能想到。”赵璨见他这样,忽然也高兴起来,安慰道。
平安便道,“殿下手里有没有人能办这件事?”
“你不打算自己去吗?”赵璨有些惊讶。平安既然决定改组兵仗局,那么这就是打基础的第一步,看似不重要,却十分关键。退一步说,直接参与此次战争,还可以得到不少功劳,到时候即便是重回司礼监,对平安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机会让出来?
“二皇子踌躇满志野心勃勃,要借由这场战争发展自己的势力,难道你就不需要吗?”平安说。
赵璨没来由的有些感动。他没想到平安是这个想法。
“你不必担心我。”他说,“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也已经有了打算了。”
平安本不打算追根究底,但赵璨居然自己说了出来,“朝廷上下如今都想着西边,这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
“什么意思?”平安在脑子里将这番话拆开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然后忽然睁大了眼睛,看着赵璨,“你的意思是——”
赵璨弯了弯嘴角,将食指按在唇上,“嘘——这可是秘密。”
朝廷上下都想着从西北戎人那边得些好处,但是大楚所要面对的敌人,可不光是戎人啊。尤其是北边的长河部落,那是最擅长投机这种事的,若是看到大楚将视线都放在了西北,还能忍住不动?
要是正跟戎人激战时,将军队全都调派过去,长河部落却突然从背后偷袭……平安想到这里,都不由得脊背一寒。极有可能大楚会因为防御薄弱而被长河部落突破,在西北的战争能不能得胜且不说,北边肯定是会吃亏的。
若真是这样,那么这一战即便打赢了也没什么可高兴的。
最糟糕的结果是长河部落和戎人联合起来,北边没能守住,戎人那里也没讨到好处,精心准备一场战争,最后却都便宜了别人。
平安沉默了一下,才道,“我记得北边的边防还是很严密的。”大楚朝廷当然也不是傻子,未必会一点防备都没有。
赵璨冷笑,“如今人人都想争功,总会有人撺掇着将北边的军队调过去夹击,只留下少量军队防守。反正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长河部落又不一定会来。就算来了,只要能守住城池损失也不会很大。”
平安忍不住皱眉,“城池没有损失,那住在城外,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呢?都不管了?”
赵璨眼底已经是一片阴霾。因为对他来说,这并不是假设,而是上辈子真实发生过的事。就是把握住了这种心态,所以长河部落根本没有正面进攻,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绕过城池,在周围的村庄劫掠——人口、牲畜、粮食以及他们能够遇到的一切。
等到大楚这边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带着战利品远去,追之不及。自那以后,河北四州除了城池之外十室九空,村庄破败,荒无人烟,始终未能恢复生气。
这一切的根源,却不过是某些人贪功,抢着去分功劳,却置自己驻守之地于不顾。
赵璨曾经站在过最高处,所以太清楚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怎样的损失。人口始终是国之本,损失之后就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为什么草原部族始终很难跟中原抗衡,尤其是在大战之后往往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就是因为草原人口稀少,培养不易,一旦损失便很难弥补。
见他这个表情,平安连忙道,“你不是已经想到了吗?只要不给长河部落的人机会就行了。”
“不。”赵璨垂下眼,轻声道,“必须给他们机会。”
平安心头一寒。他脑子里存了太多阴谋诡计的小说故事,很快就明白了赵璨的意思,“你想让长河部落动手,然后借机发难,处置掉那些人?”当然,同时赵璨或者赵璨手里的人便能获得表现的机会,得到天大的功劳。
——在人人都朝着西北看的时候,只有他独辟蹊径,找到了另一个能够独占功劳的地方。
平安不否认这个做法对赵璨有好处,也能够给那些玩忽职守的人一个教训,可是百姓何辜?难道为了赵璨的利益,就要牺牲掉他们吗?那赵璨跟那些因为贪功而疏忽职守的人,又有什么分别?
赵璨抬起头看着平安,许久,直到平安被他看得毛骨悚然,才开口问,“平安,是否在你心中,我就是这样的人?”
“也不……”平安想辩解,但他心里却不得不承认,在他的印象里赵璨就是这样的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什么都可以利用。枭雄本色,但平安自己却始终很难理解。
他不是圣母,但生命是公平的,成大事固然可以不拘小节,但别人凭什么就... -->>
大楚有钱有粮,加上大旱的地方集中在辉江以北地区,江南很多地方水网稠密,根本不受大旱影响,出产又十分丰富,所以应付一场旱灾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算是再打一仗,也能够承担得起。
所以朝堂上,已经十分积极的开始筹划,如何让西北戎族主动挑起战争。这样一来大楚,自然就站在了大义的一边,无论如何反击都是应该的。
最重要的是,戎族虽然好战,但也不傻,仓促开战对他们不利,想要打下城池更是白日做梦。
所以戎族肯定只是想来劫掠一番就走,准备势必不会很充分。届时大楚军队可以以逸待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然后乘胜追击,占领土地。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就达成战略目标,然后开始死守。
一旦攻防转换,主动权就握在了大楚这一边。而在守城战之中,草原民族想要胜过大楚,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事僵持到明年春天,戎族便不得不退回草原,休养生息。如此,大楚想要占领土地的目标便能够顺利实现了。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设想,中间可能会出现种种变故。但是目前为止,所有人都对战争抱着乐观的估计,兴致勃勃打算去争抢功劳。这种必胜的战争,只要沾上一点关系就能获得功劳,这种好事谁也不会嫌多不是?
这个消息还是小全给平安带来的。他现在对着平安越发热情了,因为平安的提醒,二皇子才会在朝中据理力争,主张探查草原方面的动向。结果果然不错,现在在朝堂上的声望很高,这一次的战争,肯定能够插手。
对于赵璇这样的身份来说,功劳的用处不大,最重要的还是布局和安排自己的人,培养自己的势力。这件事情上他占了先机,其他人必然都争不过他,所以赵璇志得意满,小全都跟着高兴。
平安也很高兴,“先恭喜殿下了。”
“说起来也有你的功劳在,可惜这事儿不能摆在明面上。”小全道,“不过殿下已经发话了,事后论功行赏,少不了你的那一份。”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平安十分自然的应道。
知道这个消息,平安的确是很高兴。他这边已经有了进展,正想着找个什么样的契机提这件事,现在可不正是时候么?
要打仗,军备再多都不会嫌多的。只要确认他这个方法能够大幅提升产量,皇帝自然不会放着不管。相较于跑到战场上拼死拼活的抢功劳,平安其实还是更喜欢做这种事。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他将那份最终试验成果的表格揣上,回到自己的住处,果然赵璨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了。他最近越发的神出鬼没,平安也懒得询问。
他先是将自己带回来的那把弓挂上去,换下原来的那把,对坐在桌旁的赵璨视若不见。
等他从凳子上跳下来,赵璨才道,“换了一把新的弓?原来的这把送给我吧。”
“你要这个做什么?”平安转头看他。
赵璨脸上的表情十分自然,“我看你挂在墙上挺好看的,也弄一把回去挂一下试试。”
“那你怎么也该弄一把历史名弓,才配得上懋心殿的墙吧?”平安抽了抽嘴角,吐槽他。
赵璨勾了勾嘴角,“我也想,奈何历史上的名刀名剑甚至名枪都不少,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武器,也十分有名,可惜……就是没有弓。”
弓箭是士兵的武器。
而且只要你的力气足够大,那么就能做出更好用的弓来。所以不存在什么“历史名弓”这种东西。
其实平安是故意这么吐槽的,因为他觉得以赵璨的性情,应该挂一把剑才对。结果赵璨还真一本正经的解释了起来。
他只好将那把弓扔过去,“只要殿下不嫌弃,就挂着吧。”
赵璨低头看了一眼,笑得十分开心,“这是平安你亲手做的弓,自然不会嫌弃。”
平安感觉自己无端被噎了一下。他只好跟赵璨说正事,“对了,我在兵仗局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然后将完整的计划书递给赵璨,“你替我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有……这计划我现在递上去怎么样?”
他在做什么赵璨多少知道一点,但没有插手的意思。他相信平安是有分寸的。
不过即便如此,看到纸上的内容,赵璨还是有些吃惊。
他跟目前还有些稚嫩,只想着掌握权力的詹璇不同,有过一世几乎登顶的人生,赵璨可以说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治国方略,考虑不问题也更加全面且现实。他更加清楚,平安的这份计划,一旦成功实施会意味着什么。
“现在恐怕不太合适。”他沉吟半晌,才缓缓道。
有时候利国利民的事情,也要分执行的时间。现在朝堂上的水那么混,平安想要将这件事彻底做成,就必须不停对各方势力妥协。最后事情一定能做成,但他自己还有几分功劳说不好。最重要的是,执行过程中还会出现诸多问题,而这些错误,却又会被归到他的头上去。
现在并不是合适的时机。哪怕借由这场战争也一样。
如果是赵璨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自然会毫无保留的支持平安,但现在却不能。他抬起头看着平安,又说了一遍,“时机不对。”
他本来以为平安会不高兴。毕竟单从表面上看,现在没什么不合适。因为要打仗,需要足够的军资储备,所以平安的提议一定会被同意。但只看平安在弓箭司做这件事就花费了四五个月,若是整个兵仗局都进行改革,没有一两年功夫是不可能的。甚至触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折腾起来,三五年也未必能成。
等到事情办成,战争早就结束。那时平安的处境会更加艰难,上面的责难,内部的反对……最后计划难以执行,承担责任的一定不是别人,而是平安。
不曾想平安闻言,却只是一笑,“我也是这么想的。如今的时机看似正好,其实底下危机重重。”
如果平安是兵仗局掌印太监,事情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可他现在只是个监工。要动兵仗局许多人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他来到兵仗局就开始忙,到现在还没有将这边错综复杂的势力理清楚呢。
“那你的意思是?”赵璨有些意外的问。
平安笑了笑,“别的地方我拿不准,但是弓箭司应该没问题。崔掌司年纪大了,拿一份大功劳,足够养老了。”
“战场上最容易缺少的就是箭支。所以我打算让弓箭司在秦州城设立一个分部,专门生产箭支,运送到前线。你觉得如何?”
“妙极!”赵璨忍不住拊掌赞叹,“真难为你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
在看到平安的计划书时,赵璨脑海中也想出了两三个折中的办法,既能够不错过这次战争,又不必那么大规模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能让平安获得更多的功劳,铺好晋升之路。到时候再以此为契机,一步一步推进,最终实现整个兵仗局的改革。
然而不管哪一个,跟平安的这个比起来,都要逊色许多。
只是在那边生产弓箭,没有什么特别的工艺和步骤,兵仗局这边自然不会不答应。这个做法对战争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功劳绝不会少。最后也能暗暗契合平安打算将兵仗局拆分重组的目标。
想必这个分部成立起来容易,再要撤掉,恐怕就不行了。
反正西北路经常打仗,从秦州那里运送弓箭,还比京城这边节省大笔路上的消耗,朝廷显然也会很乐意保留的。
最妙的是秦州有铁矿,要在那边铸造箭支,便不必从别的地方运送,直接就地冶铁铸造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是将秦州的铁矿从户部的管辖之下分离出来。要知道此前兵仗局使用的铁,都是户部负责转运过来的。但现在既然当地就有,直接划入兵仗局管辖即可。虽说户部不会克扣了兵仗局,但跟别人要和归自己管是两码事。
既然有好处,兵仗局上头的人自然都会支持这个做法。
然而实际上,却是将秦州分部从兵仗局之中分离出来。——所有的一切都能当地自给自足,何必还要看兵仗局的脸色?
不过短时间内,恐怕绝大部分人想不到这里去。
所谓蚕食,不过如此。一点一点的改变,不到最后关头,恐怕某些人都不能够意识到他们手中掌控的东西,早已彻底被挖空了。比之正面相抗,自然还是这种柔和的手段更加合适。
赵璨忍不住看了平安一眼。
他脑子里总是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有时候赵璨真想知道他脑海里到底是个什么构造,如此与众不同。
他想了一会儿,才说,“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秦州虽然铁矿众多,但其实十分混乱。表面上是官营,但实际上都是承包给当地的大族开采冶炼,户部再付钱采买转运。你若是想收拢这些铁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咦?”平安睁大了眼睛,看着赵璨。
赵璨跟他对视。
片刻之后,他才有点儿明白过来了,问平安,“你根本没想到这个?”
“咳……”平安挠头,“暂时还没想到这里呢。”
不过他越想越觉得赵璨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好,好得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还是你的脑子转得更快,这样的话,要办成这事的阻力就小多了。”
“你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就算我不提醒,早晚也能想到。”赵璨见他这样,忽然也高兴起来,安慰道。
平安便道,“殿下手里有没有人能办这件事?”
“你不打算自己去吗?”赵璨有些惊讶。平安既然决定改组兵仗局,那么这就是打基础的第一步,看似不重要,却十分关键。退一步说,直接参与此次战争,还可以得到不少功劳,到时候即便是重回司礼监,对平安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机会让出来?
“二皇子踌躇满志野心勃勃,要借由这场战争发展自己的势力,难道你就不需要吗?”平安说。
赵璨没来由的有些感动。他没想到平安是这个想法。
“你不必担心我。”他说,“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也已经有了打算了。”
平安本不打算追根究底,但赵璨居然自己说了出来,“朝廷上下如今都想着西边,这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
“什么意思?”平安在脑子里将这番话拆开一个字一个字的解读,然后忽然睁大了眼睛,看着赵璨,“你的意思是——”
赵璨弯了弯嘴角,将食指按在唇上,“嘘——这可是秘密。”
朝廷上下都想着从西北戎人那边得些好处,但是大楚所要面对的敌人,可不光是戎人啊。尤其是北边的长河部落,那是最擅长投机这种事的,若是看到大楚将视线都放在了西北,还能忍住不动?
要是正跟戎人激战时,将军队全都调派过去,长河部落却突然从背后偷袭……平安想到这里,都不由得脊背一寒。极有可能大楚会因为防御薄弱而被长河部落突破,在西北的战争能不能得胜且不说,北边肯定是会吃亏的。
若真是这样,那么这一战即便打赢了也没什么可高兴的。
最糟糕的结果是长河部落和戎人联合起来,北边没能守住,戎人那里也没讨到好处,精心准备一场战争,最后却都便宜了别人。
平安沉默了一下,才道,“我记得北边的边防还是很严密的。”大楚朝廷当然也不是傻子,未必会一点防备都没有。
赵璨冷笑,“如今人人都想争功,总会有人撺掇着将北边的军队调过去夹击,只留下少量军队防守。反正前后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长河部落又不一定会来。就算来了,只要能守住城池损失也不会很大。”
平安忍不住皱眉,“城池没有损失,那住在城外,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呢?都不管了?”
赵璨眼底已经是一片阴霾。因为对他来说,这并不是假设,而是上辈子真实发生过的事。就是把握住了这种心态,所以长河部落根本没有正面进攻,而是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绕过城池,在周围的村庄劫掠——人口、牲畜、粮食以及他们能够遇到的一切。
等到大楚这边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带着战利品远去,追之不及。自那以后,河北四州除了城池之外十室九空,村庄破败,荒无人烟,始终未能恢复生气。
这一切的根源,却不过是某些人贪功,抢着去分功劳,却置自己驻守之地于不顾。
赵璨曾经站在过最高处,所以太清楚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怎样的损失。人口始终是国之本,损失之后就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为什么草原部族始终很难跟中原抗衡,尤其是在大战之后往往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就是因为草原人口稀少,培养不易,一旦损失便很难弥补。
见他这个表情,平安连忙道,“你不是已经想到了吗?只要不给长河部落的人机会就行了。”
“不。”赵璨垂下眼,轻声道,“必须给他们机会。”
平安心头一寒。他脑子里存了太多阴谋诡计的小说故事,很快就明白了赵璨的意思,“你想让长河部落动手,然后借机发难,处置掉那些人?”当然,同时赵璨或者赵璨手里的人便能获得表现的机会,得到天大的功劳。
——在人人都朝着西北看的时候,只有他独辟蹊径,找到了另一个能够独占功劳的地方。
平安不否认这个做法对赵璨有好处,也能够给那些玩忽职守的人一个教训,可是百姓何辜?难道为了赵璨的利益,就要牺牲掉他们吗?那赵璨跟那些因为贪功而疏忽职守的人,又有什么分别?
赵璨抬起头看着平安,许久,直到平安被他看得毛骨悚然,才开口问,“平安,是否在你心中,我就是这样的人?”
“也不……”平安想辩解,但他心里却不得不承认,在他的印象里赵璨就是这样的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什么都可以利用。枭雄本色,但平安自己却始终很难理解。
他不是圣母,但生命是公平的,成大事固然可以不拘小节,但别人凭什么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