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小说网 www.qlh04.com,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暴雨中,突利可汗带着几名亲随,直奔颉利可汗的营帐。
果然,颉利可汗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此时也穿戴整齐,甚至已经上马。
见到突利可汗之后,颉利可汗这才没有立刻领兵出战,而是问他此时具体的形势。
突利可汗赶忙将秦王的说辞复述了一遍。
颉利可汗面沉似水,盯着突利可汗问道:“那依你之间,该当如何?”
突利可汗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如……遣使议和,退兵。”
颉利可汗不由得大怒,呵斥道:“我十数万大兵压境,一战未打便退兵?若是,退了,天下人要如何看我!
“你实话实说,是不是与秦王有了密谋!”
突利可汗一惊,赶忙翻身下马,跪地发誓:“大汗明察,绝无此事!我完全是站在突厥的角度考虑的!”
颉利可汗有些烦躁地骑着战马在泥泞中来回踱步,脸色相当难看。
本该是突厥中利益最为一致的两个人,此时却心生嫌隙。
突利可汗为什么会希望议和、退兵?
因为在他看来,于公于私,这都是最好的结果。
于公,他完全不认为突厥人此时能打赢秦王。
突厥人并不知道秦王的虚实,之前五陇坂上退兵,其实已经是被秦王逼得退了一步。
如果这段时间过去了,让突厥人回过味来,他们可能就会明白梁军是外强中干。否则,为什么突厥人退回大营之后梁军也不敢做什么?
而就在突厥人回到营中,暴雨滂沱,他们准备入睡的时候,秦王带着梁军在暴雨中急进,做出一副要在这种极端不利情况下与突厥人玉石俱焚的姿态,自然是让突厥人上下震恐。
他们并不知道秦王到底安排了什么样的后手、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也不知道秦王是从何而来的自信。
但这种强硬的姿态,已经进一步强化了今天白天在五陇坂上感觉。
那就是:秦王完全不惧怕与突厥人全面开战,甚至胸有成竹,就等突厥人先给一个由头,他就要动手了。
突利可汗受到的惊吓远比颉利可汗要大得多,毕竟秦王带兵先扑向了他的营帐,俨然是要拿他做突破口的意思。
于私,突利可汗也不认为应该与秦王开战。
今天白天的时候,秦王在两军阵前给足了突利可汗面子,这让突利可汗已经有些倒向秦王一方。
而这次秦王明明可以一言不合直接开打,却冒着被突厥人反包的风险,给了突利可汗一个时辰的时间,让他来说服颉利可汗。
这说明什么?
第一,秦王先找自己谈话而不是找颉利可汗,这说明秦王对自己更有好感,香火之情并不只是嘴上说说。
秦王如此够义气,那么突利可汗作为草原人,也该有应尽的礼节。
而且,秦王对自己比对颉利可汗更为重视,这也让突利可汗觉得有点飘。
第二,秦王冒着被突厥人反包的危险给了突利可汗一个时辰,这意味着秦王信任突利可汗,而且,秦王并不怕开战。
他自信,即便突厥人反悔开战,他也能带着梁军把突厥人狠狠地收拾一顿。
如果真打起来了,那么突利可汗可谓是输人又输阵。
输人,是说秦王这位结拜兄弟给足了他面子,但他却背信弃义、背后捅刀;而正如秦王所说,在暴雨滂沱的深夜作战,突厥人输阵的概率也很大。
突利可汗不想冒这个险,也丢不起这个人。
颉利可汗显然十分烦躁。
秦王的极限施压,让他产生受迫性失误的可能性再次大增。
正如秦王所说的,只给了他一个时辰。而这一个时辰中,还要算上突利可汗赶来与返回的时间。
颉利可汗当然不敢赌秦王是在虚张声势,因为秦王一向说话算话。
其实颉利可汗是想打的,十多万大军费了这么大劲深入梁朝境内,难道是来旅游观光的吗?
光是沿途吃掉的牛羊,就已经不计其数。
如果没拿到太多的东西,就这样回去了,自己这个可汗的威信恐怕是要大大受损。
但突利可汗坚决要求退兵的态度,他也不能不考虑。
毕竟突利可汗是地位仅次于他的人,这仗真要打起来,还要指望突利可汗出力。
如果突利可汗不想打,且不说他反水,就算他只是出工不出力,这一战的结果都不会乐观。
那么,颉利可汗赌得起吗?
他敢不敢赌,真的打起来,突利可汗会尽心尽力地打?
敢不敢赌在这样暴雨滂沱的午夜,突厥人能在铠甲、武器都全面劣势的情况下打赢梁军精锐?
敢不敢赌秦王没有安排强有力的后手?
最终的答桉,是否定的。
有时候,角力的双方力量差距并不悬殊。
可一旦某一方开始后退,那么这种颓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止不住。
反复思量许久,颉利可汗这才说道:“你与阿史那思摩,去与秦王议和,请与梁朝和亲。”
……
议和的结果,是秦王答应了突厥人和亲的请求,同时赠送了一些金帛财物,而突厥人则是赠予了一些牛羊作为回礼。
如此一来,双方都得到了可以接受的结果。
突厥人跑了这么一大圈,又被秦王当众斥责了一番,颉利可汗需要一个台阶下。
而秦王虽然做出了十分强硬的姿态,但他也知道此时与突厥全面开战并不明智,所以也就交出了一些金帛财物,做出了适当的让步。
完成了武德七年的挑战之后,剩下的,就只有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了。
而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李鸿运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问题:渭水之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突兀的事件,它是梁朝与突厥人矛盾的一个总爆发。
其实早在梁朝还未起兵平定天下的时候,突厥人就已经对中原虎视眈眈。
而梁高祖在最初,也不过是突厥人扶持的其中一支而已。
在梁朝统一之后,突厥人便开始频繁南侵。
这些南侵虽然也记载在史册上,但后人想到梁朝与突厥人的关系时,往往只会想到梁朝没过几年就灭了突厥,所以会以为突厥根本不是什么心腹大患。
但真正身临其境地体验一番之后,李鸿运却发现,其实突厥的每一次南侵全都是危机四伏。
而一着不慎,就很有可能会让靖平之变提前上演。
如果按照梁高祖与太子的想法,将京师前往樊邓会怎么样?
突厥人必然更加肆无忌惮地南下,在长安、河东甚至河北等地长驱直入。
到时候,这三个地方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长安和关中地区,既然要迁走,那么焚城、移民是必然结果。但是,那么多百姓在关中地区都有自己的土地,必然是故土难舍。
所以,再怎么迁,富庶的关中地区也仍旧保留大量的财富,而突厥人的肆虐,将会让这里变成嗷嗷待宰的肥羊,遭受深重的苦难。
河东是梁朝的起兵之地,但这里也是直面突厥人威胁的地方。
原本京师在长安,还可以顺利地将力量辐射到河东,一旦南迁,河东就会显得鞭长莫及。突厥人可以隔三差五就到太原附近旅游一番,河东的诸多城池都将在突厥人的窥视之下。
... -->>
暴雨中,突利可汗带着几名亲随,直奔颉利可汗的营帐。
果然,颉利可汗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此时也穿戴整齐,甚至已经上马。
见到突利可汗之后,颉利可汗这才没有立刻领兵出战,而是问他此时具体的形势。
突利可汗赶忙将秦王的说辞复述了一遍。
颉利可汗面沉似水,盯着突利可汗问道:“那依你之间,该当如何?”
突利可汗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如……遣使议和,退兵。”
颉利可汗不由得大怒,呵斥道:“我十数万大兵压境,一战未打便退兵?若是,退了,天下人要如何看我!
“你实话实说,是不是与秦王有了密谋!”
突利可汗一惊,赶忙翻身下马,跪地发誓:“大汗明察,绝无此事!我完全是站在突厥的角度考虑的!”
颉利可汗有些烦躁地骑着战马在泥泞中来回踱步,脸色相当难看。
本该是突厥中利益最为一致的两个人,此时却心生嫌隙。
突利可汗为什么会希望议和、退兵?
因为在他看来,于公于私,这都是最好的结果。
于公,他完全不认为突厥人此时能打赢秦王。
突厥人并不知道秦王的虚实,之前五陇坂上退兵,其实已经是被秦王逼得退了一步。
如果这段时间过去了,让突厥人回过味来,他们可能就会明白梁军是外强中干。否则,为什么突厥人退回大营之后梁军也不敢做什么?
而就在突厥人回到营中,暴雨滂沱,他们准备入睡的时候,秦王带着梁军在暴雨中急进,做出一副要在这种极端不利情况下与突厥人玉石俱焚的姿态,自然是让突厥人上下震恐。
他们并不知道秦王到底安排了什么样的后手、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也不知道秦王是从何而来的自信。
但这种强硬的姿态,已经进一步强化了今天白天在五陇坂上感觉。
那就是:秦王完全不惧怕与突厥人全面开战,甚至胸有成竹,就等突厥人先给一个由头,他就要动手了。
突利可汗受到的惊吓远比颉利可汗要大得多,毕竟秦王带兵先扑向了他的营帐,俨然是要拿他做突破口的意思。
于私,突利可汗也不认为应该与秦王开战。
今天白天的时候,秦王在两军阵前给足了突利可汗面子,这让突利可汗已经有些倒向秦王一方。
而这次秦王明明可以一言不合直接开打,却冒着被突厥人反包的风险,给了突利可汗一个时辰的时间,让他来说服颉利可汗。
这说明什么?
第一,秦王先找自己谈话而不是找颉利可汗,这说明秦王对自己更有好感,香火之情并不只是嘴上说说。
秦王如此够义气,那么突利可汗作为草原人,也该有应尽的礼节。
而且,秦王对自己比对颉利可汗更为重视,这也让突利可汗觉得有点飘。
第二,秦王冒着被突厥人反包的危险给了突利可汗一个时辰,这意味着秦王信任突利可汗,而且,秦王并不怕开战。
他自信,即便突厥人反悔开战,他也能带着梁军把突厥人狠狠地收拾一顿。
如果真打起来了,那么突利可汗可谓是输人又输阵。
输人,是说秦王这位结拜兄弟给足了他面子,但他却背信弃义、背后捅刀;而正如秦王所说,在暴雨滂沱的深夜作战,突厥人输阵的概率也很大。
突利可汗不想冒这个险,也丢不起这个人。
颉利可汗显然十分烦躁。
秦王的极限施压,让他产生受迫性失误的可能性再次大增。
正如秦王所说的,只给了他一个时辰。而这一个时辰中,还要算上突利可汗赶来与返回的时间。
颉利可汗当然不敢赌秦王是在虚张声势,因为秦王一向说话算话。
其实颉利可汗是想打的,十多万大军费了这么大劲深入梁朝境内,难道是来旅游观光的吗?
光是沿途吃掉的牛羊,就已经不计其数。
如果没拿到太多的东西,就这样回去了,自己这个可汗的威信恐怕是要大大受损。
但突利可汗坚决要求退兵的态度,他也不能不考虑。
毕竟突利可汗是地位仅次于他的人,这仗真要打起来,还要指望突利可汗出力。
如果突利可汗不想打,且不说他反水,就算他只是出工不出力,这一战的结果都不会乐观。
那么,颉利可汗赌得起吗?
他敢不敢赌,真的打起来,突利可汗会尽心尽力地打?
敢不敢赌在这样暴雨滂沱的午夜,突厥人能在铠甲、武器都全面劣势的情况下打赢梁军精锐?
敢不敢赌秦王没有安排强有力的后手?
最终的答桉,是否定的。
有时候,角力的双方力量差距并不悬殊。
可一旦某一方开始后退,那么这种颓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止不住。
反复思量许久,颉利可汗这才说道:“你与阿史那思摩,去与秦王议和,请与梁朝和亲。”
……
议和的结果,是秦王答应了突厥人和亲的请求,同时赠送了一些金帛财物,而突厥人则是赠予了一些牛羊作为回礼。
如此一来,双方都得到了可以接受的结果。
突厥人跑了这么一大圈,又被秦王当众斥责了一番,颉利可汗需要一个台阶下。
而秦王虽然做出了十分强硬的姿态,但他也知道此时与突厥全面开战并不明智,所以也就交出了一些金帛财物,做出了适当的让步。
完成了武德七年的挑战之后,剩下的,就只有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了。
而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李鸿运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问题:渭水之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突兀的事件,它是梁朝与突厥人矛盾的一个总爆发。
其实早在梁朝还未起兵平定天下的时候,突厥人就已经对中原虎视眈眈。
而梁高祖在最初,也不过是突厥人扶持的其中一支而已。
在梁朝统一之后,突厥人便开始频繁南侵。
这些南侵虽然也记载在史册上,但后人想到梁朝与突厥人的关系时,往往只会想到梁朝没过几年就灭了突厥,所以会以为突厥根本不是什么心腹大患。
但真正身临其境地体验一番之后,李鸿运却发现,其实突厥的每一次南侵全都是危机四伏。
而一着不慎,就很有可能会让靖平之变提前上演。
如果按照梁高祖与太子的想法,将京师前往樊邓会怎么样?
突厥人必然更加肆无忌惮地南下,在长安、河东甚至河北等地长驱直入。
到时候,这三个地方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长安和关中地区,既然要迁走,那么焚城、移民是必然结果。但是,那么多百姓在关中地区都有自己的土地,必然是故土难舍。
所以,再怎么迁,富庶的关中地区也仍旧保留大量的财富,而突厥人的肆虐,将会让这里变成嗷嗷待宰的肥羊,遭受深重的苦难。
河东是梁朝的起兵之地,但这里也是直面突厥人威胁的地方。
原本京师在长安,还可以顺利地将力量辐射到河东,一旦南迁,河东就会显得鞭长莫及。突厥人可以隔三差五就到太原附近旅游一番,河东的诸多城池都将在突厥人的窥视之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